【世界是一面鏡子】 一刻靜止 悟道不遠

文/滿濟 |2016.11.25
1545觀看次
字級

文╱滿濟

佛教走入人間,是為了把佛陀「調伏其心」的方法教導世人;僧侶貼近群眾,是為了指導人們「止息狂心」,並在生活中,奉行大乘六波羅蜜法門,以無比的耐力,完成自他覺悟的菩提道果。

立冬後,入夜重讀《碧嚴錄》。語錄裡的「機鋒」,依我的愚鈍,看來要用多世的參究去領悟,但讀公案,是為了保有心靈的「清新」,還有從語句裡去反思,問題也許在答案中,問題也許真的不是問題,而是我們把問題擴大了它的勢力和影響力,變成我們心上巨大的石頭。

現代人,喜歡緊抱著壓力不放,不舒心時,連一分鐘的靜止都沒有,即時就在社群圈發「抱怨文」,數落他人的寡義,希望討得一些認同的溫暖。如果說,人間是一個江湖,每個人都在創造自己認為的「江湖」,江湖不會都是光明,當然也不會都是黑暗,但是成熟的人,不是抱怨、詛咒,而是淡定觀賞黑暗的星月,靜待晨曦的來到。

我喜歡工作,從小學四年級搬磚塊做童工開始;高職時,半工半讀完成學業。我認定的「高級分子」,是認清現實,但努力去達成夢想的國土。即使,現今的我,由於因緣的流轉,成為文字工作者,這也只是「一分工作」,完全與身分、地位、貴賤無關,真正的高貴應是源於仁慈、善良、正直、助人以及敏銳的「悲天憫人」的情壞。

慶幸成為一位編輯人,把形而上的想法做成手裡摸得著的一本書,像是一場奇幻魔術的演出。繼《心的覺悟之路.十八羅漢圖文書》,佛光出版社接著進行「八宗祖師」、「四大菩薩」兩類書稿的編寫,編輯群從資料收集、選用材料的刪選等等,年底文稿修訂完畢,又是內頁版型的研討、色系的底定等。

如果,你問我,編輯部在做什麼呢?不少是霧裡看花,覺得編輯很悠閒很文青哦,每天坐著,請你「讀書」;編輯應該也會寫作,和編輯買書應該有折扣吧!這是問號,我想,這些無非是門外對門裡的「異想空間」。

三十年來,重疊著「編輯、寫作」的雙重角色,也許是從雜誌的小編做起,舉凡編輯的分內事,資料的輯類、重整、改寫到參與發行、印務、推廣等雜事,沒被這些「剪不斷、理還亂」的瑣碎淹沒,反而樂在其中,深覺這些零碎、混亂是完成繽紛、驚喜的「拼圖」。

世局是紊亂,人心是躁動,有則新聞報導,有個出家人戴名表、進出海鮮店等等,她頭上的戒疤是用畫的,分明是個冒牌貨。現今開放的社會,不能再以一套衣服就認定身分,這會錯解佛教,信眾也應勇敢舉發,保護僧團正派、正信的名譽與品牌。佛陀的「以戒為師」,這個戒很簡單,即修道人度化世間是「無欲、知足、服務、奉獻」的,群眾應該以這項標竿做衡量,凡是脫序正道者,就不名為離世的僧侶。

佛教走入人間,是為了把佛陀「調伏其心」的方法教導世人;僧侶貼近群眾,是為了指導人們「止息狂心」,並在生活中,奉行大乘六波羅蜜法門,以無比的耐力,完成自他覺悟的菩提道果。

現代修行者,未必要簞食瓢飲,但對美味的貪著,應有自我約束的「節制」;對俗世的娛樂也應有觀照其心的「止步」。

《碧嚴錄》的「好雪片片」這則公案,述說故事很簡單:

石頭希遷禪師派弟子送龐蘊居士於山門。

龐蘊指著空中的雪花說:「好雪片片,不落別處。」某甲不解其意問說:「那雪花要飄落何處?」

龐蘊一個巴掌打過去,喝道:「你算是個禪客嗎?閻羅王不會饒過你!」

某乙見狀,不服氣的詰問:「那居士你呢?」龐蘊又揮去一巴掌,對著兩人說道:「有眼若視盲,有口如啞子。」

這一片好雪,早已落至你我的心窗,這純白的雪花,如同你我無染的「初心」,若再多問這雪花的去處,那就諦聽龐蘊居士那響徹雲霄的巴掌聲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