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懸明鏡青天上】范揚武的看山手作

文/江心靜 攝影/林存青 |2016.11.24
6140觀看次
字級
出身木作世家的范揚武希望在客家小鎮北埔,打造「看山手作」品牌成為台灣原木家具美學的平台。 攝影/林存青
「看山手作」的家具,以山林滋養的木材紋理、裂痕、結疤、樹洞和蟲蛀為素材,釋放木頭的生命,讓使用者感受手作家具的自然和美好。 攝影/林存青

文/江心靜 攝影/林存青
「我練太極拳要站樁,那天站樁,看著眼前的山,忽然想到石川欽一郎的壓腳章──看山如讀畫,北埔是山城,又想到范寬的〈谿山行旅圖〉,瀑布的形狀很像英文的h,手的意思;就這樣,『看山手作CASA HANDS』就成了工作室的名字。」范揚武解釋取名緣由。

范揚武出身木作世家,祖父那一代做的是門窗和農具,父親創立「光明木藝社」,從伐木商轉向奇木雕刻。二十多年前,當他和哥哥接手時,傳統家具店已成了夕陽產業,兄弟成立「意念工房」,力拚轉型,苦熬十年,融合傳統卡榫和創意設計的手作創意家具終於成功,連李遠哲、李焜耀都慕名前來。

初識時,對范揚武如海綿拚命吸收的學習精神,印象深刻,熱忱分享我和存青「以最少資源創造最大價值」的旅人哲學,當時,正從對外的旅程轉為內在的追尋,決定閉關一年,他不僅買《單車環球夢》和《單車楓葉情》分送親朋好友,還特地來參加存青最後一場告別演講。

此後三年不見,彼此的人生,都有了峰迴路轉的改變。

我從旅行文學跨足當代水墨,對文化和時代的思考,有了藝術的出口,存青擔任抱雲齋策展人,從零開始,表現優異;范揚武則從「意念工房」獨立出來,自組工作室。

「以前花很多力氣在磨合理念,我想挑戰傳統工法,師傅一看到設計圖就發火,說做不出來;想做出自己想要的木作家具風格,只好自創品牌」,范揚武說明出走的原因。

門外有山,在錯落木作家具的寬闊空間喝茶,看「從這塊土地長出來的家具」,抽屜面板設計成綿延山形,裡面放茶罐,拉開抽屜隱含「茶山」的意思,太妙了!北埔不僅東方美人茶有名,茶文化也很盛行,激發范揚武設計出不少茶家具。

「我不想做太大的變革,以工作室現有的人才順勢而為,更鬆一點,可以接納的東西更開闊;最好是收放自如,靜下心來,可以喝一杯茶,看一本書,畫一幅畫。當然,我現在有一點煩,師傅的事要安排,也還沒找到行銷人才。目前站在第一線,多了解顧客的想法,以後會設計出更貼近需求的家具。」范揚武提及現況。

現在的范揚武,少了激昂,多了沉穩內斂,獨當一面,必須面臨生存的壓力和考驗。

想起六月在日本,與唐津燒第十五代的陶藝家中里花子對談,她脫離父親和哥哥的「隆太窯」,獨自成立「花子之間」陶藝工作室,「花子陶器的骨幹是唐津燒,表面和形狀更現代、更有型、更實用,融入北歐設計。」十年有成,作品大受年輕女性歡迎,一年有十多個展覽,現在半年在日本、半年在美國。

碰面時,忍不住分享花子的故事,為老友加油打氣。

范揚武的標竿是《樹的靈魂》作者木作巨匠中島喬治,他希望在北埔這個山間客家小鎮,以山林滋養的木材紋理、裂痕、結疤、樹洞和蟲蛀為素材,釋放木頭的生命,讓使用者感受手作家具的自然和美好,每一年為年輕設計師舉辦作品展。「看山手作」成為展現台灣原木家具美學的平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