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遨遊藝事】 維也納中央咖啡館 文與圖/林政儀 |2016.11.23 語音朗讀 331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林政儀 中央咖啡館內一景。 圖/林政儀 維也納詩人彼得.艾頓柏格(Peter Altenberg)雕像。 圖/林政儀 中央咖啡館門口排隊的人龍。 文與圖/林政儀 維也納的咖啡館文化是令人嚮往的,她不僅是音樂之都,也是孕育許多著名藝術家的搖籃。 維也納的咖啡館與巴黎的左岸咖啡,並列為歐洲大陸兩大咖啡館文化而聞名世界,因此,二○一一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維也納咖啡館文化」列為「無形文化遺產」(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一日午後,與友人自維也納霍夫堡皇宮晃遊而出,信步行往紳士街(Herrengasse)的轉角處──中央咖啡館(Café Central),在行經Sotheby's之後不遠,停下腳步,望著費爾斯(Ferstelat)公爵官邸所改建的咖啡館,其宏偉典雅的外觀與鄰近古老的建築,讓人彷彿置身奧匈帝國的風華年代;而門口排隊的人龍綿延不斷,等待著侍者帶位的遊人,總是不時地將眼光瞟向玻璃門內,咖啡館內的人影浮動,意外地錯擾著門外久候遊人。 自從一八七六年開業以來,中央咖啡館便註定成為「人文薈萃」的地標,當時不少名流喜歡在中央咖啡館高談闊論、各抒己見,有如藝文沙龍般,因而漸漸成為作家、音樂家與藝術家終日流連忘返的地方,諸如:音樂家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舒伯特(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約翰史特勞斯父子(Johann Baptist Strauss)和作曲家李哈爾(Franz Lehar);畫家克林姆(Gustav Klimt)、席勒(Egon Schiele);心理學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都曾在此留下足跡。 儘管中央咖啡館於二戰後曾一度歇業,直至一九七五年才又重新開業,仍不減當年魅力。 現今的中央咖啡館仍保留著昔日的建築風貌與內部格局,不少遊人因此慕名而來,耽美其中,一邊啜飲著濃郁的咖啡,一邊品味奧匈帝國的過往繁華。 中央咖啡館內,陳列有十九世紀維也納詩人彼得.艾頓柏格(Peter Altenberg)雕像,其如真人一般,栩栩如生地坐在大門前不遠之處,每日迎接著川流不息的過客。彼得.艾頓柏格曾有名句:「如果我不在家,我就在咖啡館;如果我不在咖啡館,就在去咖啡館的路上。」早已成為中央咖啡館的最佳代言;而咖啡館依彼得.艾頓柏格生前坐在此間的模樣塑造雕像,並設置了永久專屬座位,讓他繼續徜徉在喜愛的中央咖啡館。 彼得.艾頓柏格雕像旁即是展示著各式蛋糕甜點的玻璃櫃,玻璃櫃環著六個高聳的柱身相續擺放,華麗而豐饒,而從室內高挑、寬敞的哥德式穹頂懸吊而下的古典吊燈,將溫黃的柔光散撒至咖啡館每個角落,富麗堂皇。 其中一面牆上,飾有兩幅巨大的肖像,畫著奧匈帝國的君主法蘭茲·約瑟夫一世(Franz Joseph I)與西西皇后(Elisabeth,暱稱Sisi),訴說著昔日帝國早已成追憶的榮耀,頗令人有今昔之感。 直至今日,中央咖啡館依舊受各方遊人的喜愛,其一百四十年的歷史,不算太短,而優雅親切的侍者依然如往日一樣,輕盈地穿梭在一張張紅絨坐椅、大理石桌與圓柱之間,維持著昔日的風貌。難能可貴的是,中央咖啡館仍維持著百年前的傳統──遊人可以在此,沒有時間限制地耽溺一整個下午,因為中央咖啡館深深知道你、我都是慕名而來,不是只為了喝上一口香醇的咖啡。 前一篇文章 【照見初心】我是雲水一沙彌(下) 下一篇文章 【豐子愷.護生畫集】助弱滅強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4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5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6【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7【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8【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9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10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翰墨天地】 煩惱皆因強出頭【走讀城鄉】 富邦美術館: 信義鬧區的藝術中心【島嶼拼圖】千年古村落 ──金門陽翟老街【撫今追昔】千僧齋與千僧鍋【藏在剪紙中的故事】玉山積雪──向陳澄波大師致敬【書藝心語】荒漠甘泉 作者其他文章【遨遊藝事】北京報國寺【遨遊藝事】京都天龍寺【遨遊藝事】 巴黎安吉麗娜茶館【遨遊藝事】 金閣鹿苑寺【遨遊藝事】 走進養心殿展【遨遊藝事】 巴黎居美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