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我的歌 重唱七小福

文/曹郁美 |2016.11.21
4183觀看次
字級
情同姐妹的「七小福」,左起許淑絹、林佳蓉、邰肇玫、徐曉菁、楊芳儀、林明樺、閻宗玉。圖╱曹郁美提供
七位女子、七把吉他,這是「地表最強重唱組合」。圖╱蔡自強提供

文/曹郁美
〈秋蟬〉

總歸是秋天 總歸是秋天

春走了夏也去秋意濃

秋去冬來美景不再

莫教好春逝匆匆

莫教好春逝匆匆

作詞/李子恆

作曲/李子恆

演唱/楊芳儀、徐曉菁

女子二重唱的歌曲何其讓人難忘,從〈如果〉、〈秋蟬〉、〈愛的真諦〉到〈我從南方來〉每一首都是經典,見到「七小福」站在舞台上尤感欣喜。

她們是校園民歌史上的四對重唱組,依出道時間序分別是:

❶邰肇玫與施碧梧。

❷楊芳儀與徐曉菁。

❸林佳蓉與許淑絹。

❹南方二重唱。雖然彼此年齡有差距,但歌唱讓她們毫無違和。

她們原稱「八家將」,但因施碧梧病逝,少了一人故更名「七小福」。為什麼不叫「七仙女」?徐曉菁說得好:「七仙女只有一個可以嫁給董永,不公平,所以改成七小福,大家都有福。」

「二重唱」是音樂專有名詞,指兩人同唱一首歌,以對位或插音的方式進行,藉以豐富歌曲的層次,飽滿彼此的音色。更簡單地說,通常是一人唱主音,另一人唱和聲,有時還可交換過來;看起來是各自唱,其實是保持聲線的和諧,讓彼此的共鳴度達到最高點。

首先爆紅的是由高雄文藻來的兩個女孩:邰肇玫與施碧梧,包辦了作詞、作曲與演唱,以一曲〈如果〉唱出青春的甜美、愛情的含蓄以及對未來的期待。

邰肇玫向來被稱做創作才女,她與施碧梧分開之後單獨闖蕩歌壇,〈奔放奔放〉掀起了熱潮,而我卻偏愛她寫給蘇芮的〈心痛的感覺〉。這是她脫離青澀邁入成熟的代表作,寫出了失戀的心情。有一次她對我說:「只要我失戀,那張專輯就一定大賣。」哦!這是什麼道理?她解釋,因為失戀能讓創作更有靈魂。我再問:「你是希望專輯大賣還是愛情甜蜜呢?」她笑而不答。

邰肇玫的好搭檔施碧梧擅長寫詞,但也偶爾作曲。一九八一年她發表了〈請進東風〉,唱片公司以四重唱方式灌製在專輯中,令人懷念,這兩男兩女分別是譚荃中、吳明華、楊芳儀、徐曉菁。施碧梧有美滿的婚姻,並曾移民紐西蘭,二○一一年癌逝;病榻前,丈夫還與她再度舉辦婚禮,讓她開心極了。

楊芳儀與徐曉菁是東吳大學日文系的同學,一曲〈秋蟬〉令人著迷。濃濃秋意中享受蟬聲已經很浪漫了,加上兩個女孩嬌甜婉轉的歌聲,唱著「總歸是秋天、總歸是秋天……」這首歌三十餘年依然紅不讓,連費玉清都翻唱過。李子恆的創作令人起敬,這首歌還得過唱片金鼎獎的作曲獎。

沒多久徐曉菁隨夫婿赴美,臨行前唱片公司給她們出版了首張個人專輯(前面的〈秋蟬〉是出版在金韻獎合輯中,「專輯」與「合輯」是不同的。)主打歌是陳雲山所寫的〈聽泉〉,清新、輕快、充滿對大自然的歌詠,是典型的校園歌曲。此外有一首歌亦受到好評,那就是徐曉菁的創作曲〈就要揮別〉,訴說自己的離情依依。

林佳蓉與許淑絹是台北商專(今名台北商業技術學院)的同學,當初報名台視的「大學城」比賽,連續十五次衛冕成功得到重唱組冠軍,後經製作人陳光陸的引介進入新格唱片成了金韻獎的一分子。如欲了解校園民歌的歷史,請參見拙作〈一場音樂小革命──從金韻獎、民謠風到大學城〉。

林佳蓉臉上有雀斑,很可愛;許淑絹外型甜美,很得人緣。她倆唱了幾首單曲均受好評,尤其是福音歌曲〈愛的真諦〉改編成二重唱形式令人驚喜。她們的個人專輯出版後,在當紅的電視綜藝節目《黃金拍檔》中,演唱主打歌〈無奈的相思〉深獲好評。

就在校園民歌逐漸疲軟、新興流行歌曲站上浪頭之際,一對重唱組合竄起,她們是南方二重唱。兩人是實踐家專(後改制為大學)的學生,為了在西餐廳唱歌打工賺取學費,而相識、搭檔,至今已有二十五年的情誼。

為了區分二人,大家稱呼閻宗玉為「大南方」、林明樺為「小南方」,乃因閻比林年長一歲;她倆多次獲得金曲獎重唱組殊榮,也獲邀至大陸表演十分亮眼。

總結地說她們有幾點貢獻:

❶大量翻唱過去的校園民歌,使得原本快被遺忘的好歌重新活絡過來。

❷她們的歌唱技巧已脫離青澀,圓熟之中依舊保有默契。

❸她們的前輩比較把歌唱當作「業餘」,她倆卻當「專業」。所以其他人早已不唱或單飛,她倆卻不曾分離。

❹一般二重唱都喜歡穿著一式服裝,彷彿孿生姐妹,但我們似乎不曾見到「南方」如此。她們各穿各的,但又甚為和諧。

台灣曾經表現亮眼的女子二重唱當然不只以上四組,例如四十年前的雙燕姐妹,後來的百合二重唱、芝麻與龍眼、錦繡二重唱等;甚至王新蓮、鄭華娟都出版過重唱專輯《往天涯的盡頭單飛》,似乎也可算進去。她們的特質是:主唱與和聲分工專業,互相烘托;私底下情同姐妹,就像至親一般。

「七小福」的成員大都旅居國外,要全員聚攏委實不易,在「民歌四十」系列演唱會上辦到了。七個人、七把吉他,被譽為「地表最強重唱組合」,觀眾如何不動容?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