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佑庭(新北市/公務員)
到醫院看癌檢報告,門診電視新聞報導:《牛津詞典》公布「年度詞彙」,「後真相」雀屏中選。
《牛津詞典》把(後真相)定義為「訴諸情感與個人信仰,比陳述客觀事實更能影響民意」。
也許不盡相同,後真相一詞卻讓我想起「年金改革」。
猶記十餘年前,身邊多位民間企業任職的家人及朋友,對參加私人保險頗為熱衷,號稱理財兼防老;唯獨在公部門服務的我,對五花八門的保險毫不動心,購屋置產亦未放在心上。
念茲在茲的是「做好公僕、當好家長」,「我要的不多,退休俸足以養老即可,千萬別拖累孩子」我告訴自己。
而今已過知天命之年,卻必須面對退休俸的後真相—「軍公教退休俸領得太多了,拖垮國家財政」,當初的鐵飯碗變成玻璃碗。不過「身為三個孩子的父親,當然不能債留子孫」。
電視播出某家保險公司的「開心防老」保險廣告,談及癌症病房給付等多項福利。
我不禁自問:現在加保還來得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