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林生活 佛光山 海外佛學院 香港佛教學院 文/佛光山叢林學院、香港佛教學院 |2016.11.19 語音朗讀 266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開學典禮──宣誓。(香港佛教學院第25期) 圖/佛光山叢林學院、香港佛教學院 學佛行儀──學習過堂。 圖/佛光山叢林學院、香港佛教學院 典座,是學生最喜愛的課程之一。 圖/佛光山叢林學院、香港佛教學院 文與圖/佛光山叢林學院、香港佛教學院 香港佛教學院開辦於一九九九年,秉持佛光山叢林學院創辦人星雲大師「以教育培養人才」的理念,為繁華的香港地區提供一處摒除外緣、清淨修道的好地方,讓暫時無法放下工作的香港青年也有學佛的契機。 保留傳統 修道氣氛濃厚 香港佛教學院設立於香港佛光道場,採以解行並重的教學方式,恪遵傳統佛制培育僧才。在這裡,生活作息皆依叢林鐘板信號,每日在大雄寶殿早晚課誦,由學生負責司打犍槌法器。濃厚的修道氣息,滿足了學生求法慕道的渴求,也增進其對佛法的認識與佛門生活體驗。 平日除了基本佛法課程,還安排各項活動的參與學習,讓學生透過生活教育,切身體證佛法的微言妙義。 全人教育 師生互動密切 為因應當地的生活形態,香港佛教學院招收十八至四十歲有志學習佛法的青年,每周六、日上課,共四個月、十六周為一期。課程規畫既全面又充實,兼具思想教育和生活教育,期能養成全方位的佛教弘法人才。內容如下: 1行門課程:五堂功課、禪修、念佛、抄經、出坡、典座、活動實習、參訪見學。 2解門課程:佛教史、佛法概論、經典導讀、高僧行誼、學佛行儀、宗門思想、佛教文選等,並不定期邀請各領域專家學者專題講座,開闊學生的生命視野。 師資方面,首任院長由香港著名專業地質工程師及水利專家李焯芬教授擔任,現任院長為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陳劍鍠教授;港澳地區總住持永富法師、香港大學佛學研究所畢業的覺毓法師、香港中文大學宗教文化研究系學愚教授等,皆為本院專任教師。 未來展望 落實本土弘化 香港佛教學院自開辦以來,至今已有十七年歷史,培養出千餘位學生。其中不乏在各機關行號擔任管理階層之人士,他們寧願放下高薪名位,到寺院過叢林生活、學習佛法;也有學生在修學圓滿後,繼續前往佛光山叢林學院深造,尋找人生更高的定位與價值。 學生畢業後回到社會,大多本著悲智願行的院訓服務社會、造福人群,或者從事佛教相關的事業,撒播菩提種子;也有不少學子追隨星雲大師出家,在全球五大洲積極推動人間佛教,倡導和諧社會。未來,我們期許能培養出香港籍的住持人才,落實佛教本土化,讓香港這顆「東方明珠」因為有了佛法的滋潤,更顯輝煌燦爛。 學生迴響 羅婷思 踏入佛學院,開啟了我生命的新頁。不論在生活或學習方面,對佛法更能有進一步的體會與印證,繼而身體力行。還未進入佛學院前,看或聽到這些道理,會覺得「說很容易,做很難」,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抱著怨氣去做。後來清楚了是我執、是習氣,學著把心擴大,現在就算生氣、不平,也能很快轉念。更體驗到時間寶貴,改掉我拖拉迷糊的習性,時間也相對多了起來。 吳若菁 報讀佛教學院,是希望自己能夠更好,因為大師說過:「人成即佛成」。佛教學院的生活,簡單且充實,寧靜且美好。沒有手機、沒有物質的干擾,只有行解並重的課程,每一分、每一秒的生命都不會浪費。寧靜中,總能更好地觀照自己。 在這裡,我學習將散漫的心收攝,每走一步路,每吃一口飯,都是在檢驗自己的心。從負責清潔到香燈工作,在集體創作的過程裡,學習將自我縮小;大家同坐一條船,守望相助,因為我們有一致的目標:淨化自己,讓自己變好,更讓周圍的環境變好! 招生 佛光山叢林學院,歡迎報名就讀 洽詢電話 07-6561921 轉 3001~3002(男眾) 2050~2053(女眾) 前一篇文章 第214課.課文 老師的話 什麼是福報 下一篇文章 叢林生活 佛光山 海外佛學院 大覺文化培訓班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2香港佛光道場 供僧道糧回向十方2025.09.1503【詩】山水的盛宴2025.09.1604綠色跑者 減碳跑步吃蔬食2025.09.1405【草木堪為友】可可樹 神賜食物化為巧克力2025.09.1406【植日光年】沙漠奇花 龍舌蘭 2025.09.1407【白色墨水】晨光花語2025.09.1408航太國防展 將聚焦無人機2025.09.1509洋溢三好感動 佛光山僧信作品聯展2025.09.1610拳擊女將黃筱雯 奪世錦賽第3金2025.09.1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叢林風光】叢林迎新 學修並進 成就菩提【叢林風光】心無罣礙 找到生命的方向【叢林風光】 叢林佛子走出去 暑期實習 體證佛法真味【叢林風光】 走向世界 弘法在人間【叢林風光】短期英文佛學班 9國學子學習人間佛教【叢林風光】 叢林獅子吼傳燈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