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唸歌團楊秀卿(中)與團員及專輯設計師合影。圖/文化部提供
【本報台北訊】台灣傳統說唱藝術,也可以奪得國際設計大獎。台灣說唱藝術「唸歌」表演者楊秀卿與藝生儲見智、林恬安所組成的微笑唸歌團,與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系同學合作《唸啥咪歌》專輯,推出融合新世代創意與傳統藝術的原創MV,勇奪本屆德國紅點設計獎「最佳設計獎」,在國際舞台為台灣「發聲」。
高齡八十三歲的楊秀卿,為二○○九年文建會指定第一屆重要傳統藝術說唱類保存者。她四歲失明、十三歲開始唸歌賣唱,苦練月琴與說唱,早年多在酒家茶館、公園各地表演,練就一身好本領。
「唸歌」是由台灣民間歌謠為基礎,表演時稱「唸歌」,所謂「唸」,自然是接近語言聲調的「說」;而「歌」,即是指唱的部分。台灣唸歌的題材廣泛,最主要的是說唱故事,包括台灣或中國各地的歷史故事、民間故事或真實的社會新聞,其次是勸人棄惡向善、謹守本分、孝順父母之類的題材,此外還有知識性或趣味性的題材。
文化部指出,楊秀卿「唸歌」特色是一人分飾多角,聲音變化維妙維肖,且即興能力和記憶力強。她早期唸歌以單曲形式演唱,再發展出「多曲體」,在同一曲目中任意選用多種曲調,廣泛運用民間歌謠、歌仔戲、南管音樂,演唱時沒有固定曲牌,豐富唸歌這門傳統藝術。此外,楊秀卿口白與唱曲並重,靈活詮釋故事情節,全盛時期,全台五十三家電台同時播放她的說唱錄音帶。
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系學生,偶然機會在網路上看到楊秀卿的微笑唸歌團,邀約合作專輯《唸啥咪歌》及MV。專輯外型宛如一台電視,設計者黃宇謙表示,楊秀卿的時代沒有電視網路,「唸歌」便是大眾主要娛樂,扮演現代「電視」的角色。而MV大量運用拼貼藝術,是因為楊秀卿即興的唸歌表演方式,就像「拼貼」般靈活又豐富。
得獎後,楊秀卿和設計團隊受邀到德國領獎與表演。楊秀卿表示,原先擔心外國人聽不懂台語,沒想到座無虛席、掌聲如雷。她表示,不敢當「台灣之光」,但希望將「唸歌」這項藝術代代傳承、發揚到世界更多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