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磊(嘉義市/中正大學戰略所碩士)
台灣向來有不沉的航母之稱。冷戰時期,台灣是美國於西太平洋反共的堅實盟友,軍事上完全接受「美援」,政治與經濟也保持緊密合作關係,雖然台美早已斷交,私下仍保持緊密交流與對話。
美國在二○○九年提出「重返亞洲」後,對於亞洲事務格外關注,先後與亞太盟邦舉行數十次軍事演習,軍售與軍事合作與台灣的關係也非常緊密,這些訊息,代表台美關係,並沒有因斷交與大陸崛起而有所改變。
對美國來說,台灣在亞太地區不僅扮演軍事同盟角色,雖然台美雙方政府間的對話愈來愈有限,但軍售、情報交流等,持續熱絡互動。
隨著大陸崛起,加上美國重返亞太的決心,台灣的地緣戰略位置快速上升,對於美國來說,維持西太平洋平衡,有助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霸權地位。
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之際,外界普遍好奇他的亞太策略會如何變動?對台灣在亞太地區的戰略位置又有何影響?
任何總統候選人,選前與選後所說的話,皆會做出調整,選前盡用誇張,甚至仇恨字眼吸引選民目光,選後須回歸務實面,不論對外或內都需保持一定彈性,才有利政府施政,川普也不例外。
選前共和黨將對台「六大保證」納入黨綱後,近日任命熟悉台灣事務的蒲博思擔任白宮幕僚長,加上成熟的國會,川普就任後不至於有結構性的政策變化,至少美國國會仍有制衡力。
川普的對外政策,包括台海議題都需經過嚴格檢驗,台灣至少在亞太地區,仍舊維持一定強度的戰略位置,不會完全被美國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