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森(桃園市/物業管理)
蔡英文總統召開執政決策會議指出,老屋更新面臨誘因不足、資金不足、整合不易等三障礙,要求行政部門月底前提出容積誘因、獎勵規範、減免賦稅的規畫方案,指示公股行庫積極參與都更。
三百八十萬餘戶三十年老屋,基於安全因素,需要更新的政策方向,但對於政府對都更的積極態度,抱持悲觀。
雙北地區人口密度高,許多老公寓已有結構安全的疑慮,加上生活空間不足,考量高齡化對於銀髮族的便利,是該考量都更,改善居民生活品質。
但都更條例被大法官判定違憲,缺乏法源依據,多少建商願「違法」參與,加上走出雙北地區,房價缺乏上漲空間,建商願意作賠本生意嗎?
蔡總統想推動都更政策,刺激內需的企圖心,但這個政策方向,與蔡政府欲兌現的「社會住宅」選舉支票衝突,一方面蓋社會住宅希望「住者有其屋」,一方面公股行庫又要金援都更,釋出更多房屋,對於打擊房價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少子化趨勢,不斷減少房屋消費人口,且現今的地價稅等賦稅制度也對都市更新不友善。民眾買不起新屋,才苦守老屋,一旦配合都更,要面臨高稅賦,有多少民眾能配合都更?
蔡政府既然知道老屋已有安全疑慮,應要求內政部相關單位,普及老屋健檢,統計危宅提出改善或補強計畫,建立開放式危宅平台,讓有意願的建商,主動與危宅住戶溝通,進行區段更新或者安全補強,讓民眾住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