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佑璋(桃園市/物業管理)
日昨媒體報導,北市殯葬處已與地檢署等單位達成共識,未來要讓酒駕受罰民眾前往殯儀館協助清洗「遺體進出室」,但不會碰觸到遺體,讓酒駕者學習生命教育,近期便會規畫上路。
政府已提高酒駕刑度,仍無法遏止,社會勞動役又能發揮多大效用?況且「生命教育矯正酒駕行為,正面的教育也能產生效用,未必要以「遺體」恫嚇。
殯儀館是處理親人後事的莊嚴場合,主家哀戚無暇他顧,需要專業的禮儀師協助,現場若有不相干的社會勞動役者進出,可能產生冒犯喪主的行為,引起民眾反感,成為「反生命教育」。
除了恐怖嚇阻,還可採用正面積極的鼓勵方式,政府可考慮增加「上下學導護」、「到老人養護中心或育幼院擔任義工」或「到醫院協助清潔工作」等選項,讓酒駕受刑者體驗生命的可貴,這才是教育的正面意義。
生命教育有很多形式,不需要採用「屍體」或「死亡」嚇阻酒駕民眾,畢竟黃湯下肚,早忘記死亡的恐懼,與其用屍體恫嚇,不如透過正面的社區服務教育生命存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