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宇(台中市/陳李農改研究團隊執行長)
媒體報導,經濟部投資近七億元設立的「東部深層海水創新研發中心」,是馬前總統「愛台十二項建設」重點推動計畫,迄今抽不到海洋深層水,企業紛紛退出,研發中心人去樓空。水利署近日又要斥資一點四億元重新布管,蔡政府應審慎檢討評估。
深層海水具有低溫、清澈乾淨、少病原菌、高營養鹽與礦物質等特性,被視為重要能源開發與水資源運用的寶貴資產。國外早在半世紀前就投入相關研究,包括發電、飲料、製藥、養殖、化妝品及觀光休閒等,並設置專門研發機構,日本政府更是積極將深層海水產業化,曾創造千億元以上產值。
受到日本相關產業發展的鼓舞,台灣相關部會在未經完備調查評估下就把它視為「藍金產業」大肆宣傳,期間雖有學界人士與環保團體提出質疑,但政府仍然興致勃勃要進行開發並畫下諸多大餅,讓缺乏就業機會與重大建設的東部地區民眾充滿期待。
多年過去,雖然花蓮三家私人公司成功取到海水並進行規模生產各類成品,如包裝水、機能水、海鹽、海藻等,但重頭戲由經濟部主導興建的「深層海水低溫利用及多目標技術研發模廠」卻一波三折,工程一再延宕,深層海水無法穩定取得,遑論後續產業園區的建設與開發。
問題出在哪裡?先前規畫是否有缺失?施工能力與品質如何?有何因應對策?馬前政府均未對外清楚說明。眼看人民辛苦納稅的錢就這樣打水漂,蔡政府是否繼續浪費民脂民膏必須想清楚,而原本台東人所渴望已久的藍金夢恐怕就此幻滅,誰該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