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介民(台北市/自由業)
行政院農委會等單位召開「日本食品輸台公聽會」,從南到北,都出現爭吵抗議的火爆場面,光是特意遺漏「輻射」、「核災」等字,再多的解釋都難以服眾。
政府在短短三天趕辦十場公聽會,似乎有時間壓力,必須盡速走完程序,以便進口日本輻射食品,急就章的作法,讓人想起美豬進口的事例。
民進黨未執政前,堅持美豬不得檢出瘦肉精,容許量為零。農委會重申「安全容許、牛豬分離、強制標示、安全把關」,並強調「牛豬分離」,民進黨仍不接受。
誰料執政後一夕變卦,面對美方壓力,農委會主委曹啟鴻說「哪有能耐不開放美豬進口」,同意比照日韓標準。日本輻射食品輸台,選前批評開放核災區食品是「官商勾結.蓄意殺人」,選後變成安全無顧慮,莫怪被戲稱「換了位子換腦袋」。
政府缺少溝通誠意和數據證明,以食藥署的檢驗能力,誰敢保證安全無虞?曾發生福島產品偽裝產地證明矇混輸入的情事,攸關國人的生命,誰敢掛「無事牌」?這樣的「髮夾彎」政策,叫人怎能安心?
過去只要民眾對食品有所疑慮,面對輿論壓力,農戶、商家或政府官員為了「證明安全」,常會在鏡頭前排排站,大啖給國人看,不管是不是作秀,敢拿自己健康當賭注,至少還有點作為。
國人不想當白老鼠,在日本輻射食品強渡關山之前,府院各單位官員請先食用一陣子給國人看,以身試吃消除疑慮,若連政府官員都不敢吃,如何說服民眾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