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選舉一年多來的風風雨雨,終於塵埃落定,川普當選美國新總統。數天前一場餐宴,詢問友人,看好誰,他微笑說:「一個壞蛋,一個笨蛋。」
去年暑假,在海外講學,詢問川普當選可能性,曾任美國知名大學教授的夫人回應:「川普是個蠢蛋。」今年四月,友人從美國返台,即說美國選局有逐漸台灣化趨勢。
川普靠著泥巴戰,言詞辛辣、粗俗,卻一路過關斬將,成為美國總統候選人,跌破專家眼鏡。當民主、共和兩軍對決之後,川普陣營隨著搖旗吶喊:「把希拉蕊關起來!」
希拉蕊不遑多讓,這位曾為第一夫人、國務卿女性政治人物,口出惡言,諷刺川普支持者「有一籮筐可悲的人」。
美國聯邦調查局也在選前兩周內軋一腳,啟動調查希拉蕊電郵案,輿論譁然,不到數天偵查,宣布希拉蕊無罪,司法調查亂了套。
這場高潮迭起的美國總統選舉,似乎很有台灣味,我們在剛結束的總統選舉中,不也聽到把馬英九關起來的聲浪嗎?
熟悉的畫面與論調,其實我們在這場美國選舉過程中,從不清楚他們兩人的政見,只聽到驚駭論點與負面言詞。
美國 在冷戰時期,宣稱捍衛民主陣營的人民基本生存價值,但是,在總統選舉中,卻給足了全世界負面教育。
最矛盾的是,在網際網路便捷的時代,在開放無與倫比的當代,我們卻看到美國選舉這種「反智主義」浪潮澎湃。
美國學者李察德霍夫斯達(R.Hofstadter)寫作《美國生活中的反智主義》,描述美國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反知識、懷疑論,以及對於知識分子的鄙視。
這場美國選舉正是一次反智主義最鮮明的表現。美國的這次反智主義選舉給人想起六十年代中國大陸的文化大革命,也讓我們回味台灣歷屆總統選舉。
反智主義意味極權主義國家,對人民開放選擇與開放心靈的箝制。反智主義的盛行,往往出現在激烈動盪、價值倒錯的時代,譬如中世紀的女巫狩獵、近代的法西斯主義、納粹主義、共產主義。
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嬉皮主義也是集體反智主義的變形。令人疑慮的是,在如此開放性的社會與電子媒體自由操作的時代,反智主義卻出現在民主大國。
美國總統選舉的負面新聞,早已成為大陸、俄羅斯的反民主教材。當然,這些負面新聞,也會成為世界各地反美的話題。
自詡為世界民主長城與守護者的美國,總統選舉選到低級無下限的時候,權力的神聖性也隨之陡降。美國到底還能以何種驕傲標榜其立國價值呢?我們不禁懷疑,到底美國價值的意義何在?
或許,我們只能說,我們正處於民主政治的黑暗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