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聽人間解惑圖/妙具
寧聽人間解惑圖/妙具
文/謝純碧 圖/妙具
因企業收編裁員,導至我中年失業,經過訓練在安養機構擔任照顧服務員,照顧榮民長者生活起居,轉眼已過十年了。每天以和悅聲調向住民道早問安:「昨晚睡得如何?感冒舒緩些了嗎?吃的藥會頭暈有改善嗎?」數十寒暑如一日,跟家人一樣的從溫馨關懷做起。
六十餘歲的楊伯伯,曾擔任某參謀總長機要祕書,因只剩下一隻眼睛零點五的視力而入住機構安養。平日打太極拳健身、熱心參與機構的社團與活動,偶而也參與社區義工行列,是位開朗健談、樂於分享的住民。某日他說有要事相求,專心傾聽他訴說起心臟、糖尿病等慢性病史,近日來走路會上氣接不了下氣,容易疲累,腳易腫脹,提及「肺高壓」是否聽過?希望透過網路搜尋資料給他。我搜尋到相關資料,才知曉真有這種疾病,與其所訴說的症狀與資料相符,趕忙建議他至大醫院作檢查。
下著雷陣大雨的早晨,楊伯伯拿著一張原文診斷書,字旁註記出的條列式翻譯,笑著說:「確認罹患肺動脈高壓了!網路曾有記載其存活率三年,生命在一呼一吸之間,如果有一天睡睡就走了,會被如何處置?」
這是個值得發人深思的好問題,我放下手邊的雜事,引領著楊伯伯來到庭園,春天不知名的花兒漫天齊放,隨風搖曳把庭園點綴得熱鬧不已。
楊伯伯帶著樂天知命的笑臉、從容不迫的訴說:「以前忙於張羅三餐飯給家人吃也沒什麼毛病,現在來住這裏沒什麼事,怎麼病痛都來了……」接著又說:「如果生病起來,可不要我兒子接我回家?我可是沒有家了,兒孫平日忙碌,來此進住時已把我的家當全扔了。如果我死了,我不想讓兒子擔心,一切從簡不要花太多錢!」一向開朗的他,落寞全隱藏在身後,我可深深感覺出。
生老病死是人生過程,誰也無法避免。工作期間公布欄的訃告,往往是長者佇足最久的一環,促使我更精進學習社區大學殯葬課程,從傳統封閉的禁忌舊思維,提升至瞭解生死兩相安,帶領身心安頓的境界。
我用關懷緩和的語氣,解說著楊伯伯的問題。機構針對當住民無法生活自理時,主動辦理轉介相關養護單位,尋求更適當的照顧模式。機構裏安詳睡去的意外事件時,會請相關單位作行政相驗,往生善後的流程及費用,可依照宗教信仰、級數、需求的不同,作個人化服務考量,我們也討論起現行環保葬法,火化骨灰再經研磨後,包括聯合海葬、花葬、樹葬等選擇。
每個人一生中都必須做無數次的抉擇,而每次的選擇都應為生命增添豐富與尊嚴的體認,楊伯伯說海葬我喜歡。他強調不給家人帶來麻煩,不想在世間留下任何軌跡,當下和風徐徐吹過親吻著臉頰,我提到喪後悲傷輔導這區塊,家人要走出這悲傷歲月約需二~七年,請他可再深思這離開凡間的做法;另外自己的老本要留好,日後不擔憂生活照顧,可事先簽下醫療放棄急救同意書,也是必須考量之處。
透過心靈對談,楊伯伯臉上茅塞頓開的喜悅,內心安定不再陷入茫然與困頓,懂得愛惜生命,以更開闊的心胸去看待生活點滴,積極計畫過每一天,熱心公益不落人後,平日遵從醫囑把身體顧好,假日享受天倫之樂,一年過後他睡夢中安詳離世,我非常感謝楊伯伯,讓我更確認機會可以自創,把想說的話要適時說出,才沒有遺憾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