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經濟學人智庫中心昨天公布調查指出,台灣對於精神病患的照護、服務及環境等,在亞太地區排名第三,僅次於紐西蘭、澳洲,不過專家認為,國內對於精神疾病的汙名化仍嚴重。
「亞太地區精神健康與社會融入指數(Asia-Pacific Mental Health Integration Index)」針對十五國在精神健康議題的成效進行評比,包括照護、服務以及環境、協助病患成功融入社區等,台灣評估指數領先鄰近的日本、韓國、新加坡和中國大陸。
調查報告指出,由於精神健康疾病一九九五年就納入全民健保,台灣這幾年在精神衛生議題上進步很多,自殺防治有實質努力,讓自殺率逐年下降。
不過,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賴德仁表示,民眾對精神病的汙名化並未改善,以精神分裂症為例,雖已更名為思覺失調症,民眾對患者仍無法接受,導致患者不願就醫,成為社會安全的不定時炸彈。
賴德仁強調,精神疾病是可以治療的,精神病患犯案率也沒有比較高,政府應改變民眾歧視觀念,並考量精神病患就業問題,才能讓患者融入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