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憨山大師 |2016.10.31
574觀看次
字級

須彌橫太虛,

大地浮香海。

六塵蔽性天,

四大遍法界。

劫火洞然時,

此箇壞不壞。

何必待燒盡,

然後無障礙。

──明.憨山大師

賞析

須彌,原為印度神話的山名,佛教沿用而形成特有的宇宙觀。須彌為聳立於一個小世界中央的高山,周圍有八山、八海環繞,整體為一個須彌世界。香海,即香水海,位於須彌山的外圍,佛經裡常以須彌、香海形容法界的高廣幽深。

須彌、香海,乃至六塵、四大,都是周遍法界,當劫火燒盡時,有形的大千世界都毀壞了,一切萬有歸於空幻虛無,惟有我們的真心本性是不壞、不滅的。

其實,世間萬象本來就是緣起而生,緣起而滅,只要我們能認清世間無常、無我的實相,持心不動,視外境的生滅變化皆是萬物自性的展現,即無所謂生死,又何來障礙呢?

佛教如何看待宇宙的形成?

佛教從各種角度來探討宇宙的相狀,計有世間論、萬法論、本體論、緣起論、因果論等,然而根本思想仍然不離佛陀所證得緣起性空的道理。

佛陀說一切法皆「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由因緣和合而成立,同時也因各種條件的互相依存而有變化,故沒有實在獨立的自性,所以有成、住、壞、空的現象。

現象界生起、壞滅的原因條件,都不出緣起的法則。此法則也是宇宙、世界、社會、人生及各種精神現象產生的定規。這種世界觀成為佛教異於其他宗教的最大特質。

──節錄自星雲大師編著《佛光教科書(九)佛教問題探討》〈宇宙〉

作者小故事

憨山德清(1546~1623),字澄印,號憨山,法號德清,謚號弘覺禪師,為明末四大高僧之一。

憨山幼年即懷出家之志,十一歲至報恩寺西林永寧法師門下誦習佛經,兼通儒學、道家。

十九歲拜見棲霞山雲谷法會禪師,讀《中峰廣錄》,決意參禪,遂返回報恩寺剃髮出家。因讀《華嚴玄談》,崇敬華嚴宗四祖──清涼國師澄觀大師,自字澄印。

曾致信紫柏真可禪師,二人在即墨相遇並相談一晚,從此成為一生至交。

中國禪宗祖庭曹溪經過憨山的整治恢復舊觀,被稱為曹溪中興祖師,圓寂後其全身舍利供奉於韶關曲江曹溪寺(今南華寺)。

佛教問題

佛教如何看待宇宙的形成?

佛教從各種角度來探討宇宙的相狀,計有世間論、萬法論、本體論、緣起論、因果論等,然而根本思想仍然不離佛陀所證得緣起性空的道理。

佛陀說一切法皆「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由因緣和合而成立,同時也因各種條件的互相依存而有變化,故沒有實在獨立的自性,所以有成、住、壞、空的現象。

現象界生起、壞滅的原因條件,都不出緣起的法則。此法則也是宇宙、世界、社會、人生及各種精神現象產生的定規。這種世界觀成為佛教異於其他宗教的最大特質。

──節錄自星雲大師編著《佛光教科書(九)佛教問題探討》〈宇宙〉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