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產業觀察 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 |2016.10.29 語音朗讀 121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網路只是工具,無法做到讓醫生和患者近距離交流,許多重要醫療仍需要面對面才能完成。圖/中新社 從掛號、支付診費,到取藥,只要動動手指,就能搞定。圖/中新社 現場呼救、地面施救、機上監護、入院交接等,福州舉行「空地結合」的醫療標準化流程。圖/中新社 【本報綜合報導】日前中新社引述大陸國家衛生計生委的報導,為推進和規範健康醫療大數據的應用發展,將以江蘇省的南京、常州,福建省的福州、廈門,作為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的試點城市。 報導指出,「十三五」時期,大陸國家衛生計生委將全面推進「互聯網+健康醫療」服務,建設互聯互通的人口健康資訊平台和三大資料庫,資訊平台分四級,從國家、省,再到市、縣;三大資料庫則包括人口資訊、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並且維持資料可以動態更新。 此外,未來還將大力推動互聯網醫療新興業態發展,發展遠端醫療和智慧醫療,促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資訊技術與健康服務的深度融合。 大陸國家衛計委宣傳司司長毛群安在「二○一六互聯網+健康中國大會」表示,「互聯網+醫療」事實上是健康資訊的深入探討,利用資訊技術加強健康醫療工作。包括藉助技術優化就醫流程,改善醫患交流的型態,監測全生命周期健康素養,提升醫療資源的配置效率,利用醫學影像智慧解析、遠端醫療技術等手段降低醫療成本,提升醫療品質,改善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推進精準的健康服務。 大陸國務院辦公廳今年六月印發「關於促進和規範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二○二○年,建立國家醫療衛生資訊分級開放應用平台,實現與人口、法人、空間地理等基礎資料資源,可跨部門、跨區域共用,醫療、醫藥、醫保和健康各相關領域資料融合應用取得明顯成效。 大陸國家衛生計生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楊洪偉認為,這是官方國務院首次將健康醫療大數據,確定為重要的基礎戰略資源;應當積極引導促進健康醫療大數據安全規範應用,通過互聯網+健康醫療,探索創新型態,培育發展新業態。 然而,早在官方訂定政策之前,民間的醫療院所已先開跑,由於互聯網與醫療的結合,甚至將醫療的現場延伸至家中。根據新華社報導,目前在北京、上海、廣東、河南等多個省市,互聯網與醫療資源的對接已從電腦網頁走進手機App。 山東省的千佛山醫院是其中一個例子。這是一所省級大型綜合性三甲醫院,在「互聯網+」浪潮下,醫院內的科室也紛紛試水溫,將實體醫院與互聯網平台相融合,患者可以通過網路,享受到檢視化驗單、繳費、諮詢等服務。 動動手指找到醫生 今年二十八歲的山東濟南市民于靜潔已經習慣在就診前一天,先打開手機App,為自己預約醫生。她說:「第二天只要按時去診室,不用等多久,就能見到醫生,從掛號、支付診費,到取藥,都只是動動手指的功夫,比過去節省太多時間。」 千佛山醫院兒童保健科主任李燕則說:「我沒事時就可以登陸手機軟體,隨時解答家長的提問。像是晚上餵奶、如何加副食品等兒童保健問題,家長也可以從我的分類主題中找到答案。」 據了解,目前以「平安好醫生」、「春雨醫生」、「醫生樹」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醫療服務App已達二千多款。其中,預約掛號類占百分之三十一點三,問診資訊類占百分之三十點三。 根據易觀智庫數據,二○一五年中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達到人民幣四十八點八億元,增長率為百分之六十二,預計二○一八年中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將達到人民幣二百九十一點五億元,二○一六年至二○一八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超過百分之六十。 相對於傳統的醫院就醫,「互聯網+醫療」不僅可以省去掛號、辦卡等繁瑣步驟,還能持續追蹤患者的病情。但業內人士表示,方便、快捷又新鮮的移動醫療在服務患者的同時,也存在了一些隱憂。 誤診風險難以控制 山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王忠武認為,問診型態無法解決真正的醫療問題,相反誤診風險難以控制,醫療安全問題有時會更加嚴重。「網路只是工具,無法做到讓醫生和患者近距離交流接觸,可能會造成一些資訊遺漏。」 此外,參與互聯網線上問診的醫生認為,由於門檻過低,當前互聯網醫療行業魚龍混雜,資訊解答內容良莠不齊,直接影響用戶對該行業的信任。王忠武認為,「互聯網+醫療」帶來諸多好處,是發展健康產業的新路徑,政府可以秉持開放、包容的態度,給市場留出足夠空間。但由於是新生事物,目前還處於無法可依、無章可循的狀態,應及時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加強監管,讓「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避免醫患矛盾由線下蔓延至線上。 前一篇文章 互聯網+醫療隱憂 網路推介無法可管 下一篇文章 大陸產業觀察 數位化+服務 閱讀產業未來出路 熱門新聞 01【詩】星紅仙人球2025.07.2202社論--撕裂的人心如何縫補2025.07.2403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天堂到地獄 4-12025.07.2204【詩】戀戀古城2025.07.2305【利人利己】健康素食觀2025.07.2206全球佛青聚新馬寺 探討永續發展2025.07.2207【創作花園】 挑戰養蠶寶寶2025.07.2408菲國宗教和諧共融 三好教育見證2025.07.2209手推車教室 點亮貧童未來2025.07.2310川普星際之門計畫卡關 波及 AI 供應鏈2025.07.2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太極之城 健體養心 去除浮躁【文創之旅】廣府古城 水築千年韻 太極一城春數位服務 從痛點入手建設【大陸產業發展】北京 力爭數位標竿城科技讓文物 讀得懂、帶得走【文創之旅】千年古建尋訪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