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電影業 非靠影城 而是培育人才

鄭佑璋(桃園市/物業管理) |2016.10.18
1424觀看次
字級

台南市長在臉書表示,林揆採納國際大導演李安的建議,指示文化部在台南沙崙規畫國際級影城,期待能在三年內看到成果。

筆者對「沙崙影視片廠基地」的規畫並不樂觀,原因在於,政府的思惟往往淪於硬體建設優先,人才培育這些「百年樹人」的長期規畫,興趣缺缺,難保國際影城不會變成新蚊子館。

從過去的經驗來看,台灣政府從過去規畫太多「軟體園區」、「生醫園區」,到後來招商成果有限,甚至還惹出炒地皮的爭議。

近期桃園地區有政府規畫的「亞州矽谷」的願景,認為只要有園區,有意在電子硬體、網路等科技產業發展的廠商就會埋單,接踵而來進駐園區,完全忽略招商前期需要建構的並非圈地,而是營造有利產業發展的法令、稅賦及產業人力供給,然而台灣的稅制及法令,對於產業發展並不友善,如何吸引產業投資發展。

李安近期返台宣傳新片,問到以前在台中拍攝影片打造的科技場景,有無後續利用,並沒有得到具體而肯定的答案,既然李安導演打造的片場無人能夠利用,那麼,花費公帑蓋影城,真能打造國片人才或吸引外國電影來台拍攝,恐怕不無疑問。

換個角度思考,霹靂布袋戲拍布偶電影,努力行銷走向國外,走出掌中戲的傳統路線,是因為該公司自費興建片廠的關係嗎?而台灣國片從魏德聖的《海角七號》掀起復興國片的浪潮之後,也漸露疲態,這未必是缺乏國際影城的結果。

看看南韓近期熱片《釜山行》,也是在缺乏好萊塢特效的狀態下,土法煉鋼拍出劇情迥異的電影,在全世界票房熱賣。

顯見要打造影視產業,需要的是人力資源,需要好的導演、編劇、演員,還要有慧眼識英雄的金主,拍出深入人心或令人動容的片子,而國際影城蓋得再大,也不可能比大陸或好萊塢的電影工業規模來得大。

政府應該著重投資在電影人力的投資,李安享譽國際的電影藝術成就,並非依賴國際影城所建構出來的,若不能投資在電影人力資源,恐怕李安之後再也後繼無人。

鄭佑璋(桃園市/物業管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