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質不俗、笑容甜美,洪敬婷以獨特的竹子哲學紮根。
圖/洪敬婷
被學姐吹奏長笛的優雅身影與明亮柔美的音色深深吸引,鏡中的自己也帶來充沛的自我認知,「我嘴唇薄而平整,很適合吹奏這個樂器。」洪敬婷從此與長笛邂逅,取得台灣師範大學長笛演奏碩士學位後,名師出高徒,以獨特的竹子哲學吸引作家張大春女兒及無數名流拜她為師,「竹子用四年時間僅僅生長了三公分,卻在第五年開始以每天三十公分的速度瘋狂成長,衝刺僅僅六周就可以長到了十五公尺。」
氣質清新、笑容甜美的洪敬婷說,成就人生就如竹子般需要儲備能量、醞釀成果。太多人卻熬不過那三公分,看不到竹根在土壤,延伸了數百平米才紮實了根基的前面四年。
做人做事也是一樣,「紮根紮得夠深,將來才可能跑得快、跳得也高。雖然前幾年看不出明顯成效,但到第四年或第五年就能突飛猛進。」她總對學生這麼說,樂譜上所有快速音群及樂句的征服,都會產生無比滿足感,尤其穿著華麗禮服,站在台上演奏的時候,掌聲鼓舞中,音樂家發光發亮,相對的,也要將同一句子反覆吹奏,吹到完全沒有錯音,要依音域高低變換運氣,反覆N百次才能達到完美的境界,雖萬分艱辛,也彌足珍貴的訓練出耐心、毅力與敏覺度,更舒緩情緒,增長了抗壓力。
「我總樂於分享,也傳遞幸福。依個性、學習目標給與不同教材與適時鼓勵,因材施教。」洪敬婷指出,學樂器是潛移默化的品格養成。同樣一小節或樂句,從開始到練到好得一遍再一遍練習,日復一日的千百遍,表演背面是隱藏著無數次的不怠不懈,才足以造就台上的鋒芒,無愧那如雷掌聲。「長時間練習下來,肌肉筋骨都會因同個姿勢擺太久而發炎,」曾因一個碰天花板的動作導致鎖骨旁的韌帶受傷,無法演奏長笛而一度很低潮、難過傷心,擔憂自己是不是不能再吹奏長笛了?無數個無眠夜晚以淚洗面,所幸邊復健、邊忍受身體的不適,完成了許多不可能的挑戰。
洪敬婷由衷說,音樂帶來的感動都是獨一無二,無可言喻的!心靈上的愉悅與幸福感,是如此豐盛。
感恩之心不設限
投入《親愛的琴》全球捐贈募資計畫,向仁愛鄉親愛部落購買88把繪有台灣原住民圖騰的小提琴,再贈送給緬甸、突尼西亞、智利等地的音樂學校。
未來能持續將珍貴的音樂能力及長笛演奏技能,以感恩之心擴大效益,推廣音樂與教育傳承的方式將不設限,讓音樂走入大家的日常生活中。
讓長笛帶著去旅行,讓音樂帶自己看遍世界美景,持續將珍貴的音樂能力及長笛演奏技能,以感恩之心擴大效益,推廣教育不設限,用音樂關懷弱勢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