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去年八仙塵爆造成上百人嚴重燒燙傷,衛福部緊急進口大體皮膚治療傷患,也喚起民眾對皮膚捐贈的意識。台大醫師表示,塵爆過後,皮膚捐贈量已從過去每月一例增加為二至四例。
衛福部食藥署統計,截至今年八月全台共有一百零六個保存庫取得許可,其中有八成設置於醫療院所,以硬骨、韌帶與肌腱等保存庫最多、占約六成一;皮膚、心臟血管、神經等保存庫則僅有百分之一至十四。
台大醫院整形外科主任戴浩志表示,八仙塵爆事件後,民眾對皮膚燒燙傷治療有了進一步認識,捐贈意願大大提高;以台大醫院為例,以往皮膚捐贈者每月僅一例,塵爆過後增加到二例,有時會多到四例,增幅超過一倍。
提到捐皮膚,不少人可能會聯想到皮開肉綻的恐怖畫面,戴浩志指出,摘取皮膚時僅摘取薄薄一層,多以背部、大腿等衣物可遮蓋的部分為主,外觀上看不太出來,每人約可捐贈四千到六千平方公分。
戴浩志說,捐贈皮膚不分年齡,只要是健康的皮膚都可捐,當傷患面對大面積皮膚受損,即時敷上大體皮膚可穩定傷者心跳、血壓,還能提高修復能力,不過愛滋、癌症或B、C型肝炎者不適合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