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中訊】中興大學生物化學研究所教授周三和與美國共組跨國團隊,成功解析出霍亂弧菌致病機制,研究成果發表在跨領域期刊《自然通訊》,技術還可以提供其他研究細菌參考。
周三和指出,過去十年抗生素幾乎沒有突破性新藥,若活在沒抗生素可用的世界,到二○五○年全世界恐有一千萬人因疾病死亡,近年各國科學家希冀以阻斷細菌的聯繫系統,達到抑制致病作用。
周三和說,霍亂致病機制中極重要的「環雙鳥糞核苷酸(c-di-GMP)」空間結構,是近二十年來細菌學研究最大突破,它是細菌訊息傳遞分子,能控制許多重要的細菌功能,例如生物膜形成、細菌致病性,興大研究團隊花二年多時間,與美國學者合作,利用X射線蛋白晶體繞射技術,解密出只要阻斷霍亂弧菌最主要的「甘露醣敏感血凝素蛋白」(Mannose-sensitivehemagglutininE)和環雙鳥糞核苷酸結合,就能達到抑制病毒的作用。這項研究最困難的地方在於技術應用、結構解析,十次有九次失敗。周三和表示,成功解析後可以研發出類似複合體晶體結構的藥物,抑制病菌生長,不過,藥物研發還需十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