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九年孟德爾頌出生於德國漢堡,父親是富裕的銀行家,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兩歲時舉家搬遷至柏林定居,四歲開始向母親學習鋼琴,八歲向澤爾特學習作曲。孟德爾頌在青澀的十七歲那年寫下的《仲夏夜之夢序曲》,至今仍然被認為是他最優秀的作品之一,證明了他在音樂創作方面的才華。
孟德爾頌被譽為繼莫札特之後最完美的曲式大師。他在音樂創作中往往保持嚴肅的態度,在尊重古典傳統之餘,以精美抒情的特點完善地表達他特有的形式。
他善於將優美的旋律納入正規的傳統結構之中,結合了浪漫主義的幻想和古典主義的規律於一體,創作出典雅而充滿詩意的曲調。有人稱他為「浪漫派作曲家中的抒情風景畫大師」,作品長期受到各國人民的喜愛。
管弦樂曲中較為著名的包括《義大利交響曲》、《蘇格蘭交響曲》、《第一鋼琴協奏曲》等,前兩部是他旅遊當地之後獲得靈感而創作,鋼琴協奏曲則充分表現他對該樂器的感情。
另外,孟德爾頌也創作了不少藝術歌曲。比如以海涅的詩歌為詞的《乘著歌聲的翅膀》就是他詮釋浪漫主義思想的代表作。在宗教音樂中舉足輕重的清唱劇,自巴洛克時期的作曲家亨德爾之後逐漸衰落,孟德爾頌擔任了繼承傳統的重任,創作了戲劇性的大型清唱劇《保羅》和《伊利亞》。
在著名的鋼琴獨奏曲集《無詞歌曲》之中,總共結集了四十八首感情細膩但形象具體的歌唱性曲子。
其中的《春之歌》是全集之中深受世人喜愛的一曲。孟德爾頌在這首作品中巧妙地運用裝飾音,將旋律的唯美發揮得淋漓盡致;利用鋼琴製造出流水般的特色,加上適量的踏板,增強了音色的飽滿度。浪漫輕柔的旋律就如春風輕輕拂過面頰般,帶領聽者沈浸在快樂輕鬆的氣氛中;從中看見春天和煦的陽光。
一八四三年孟德爾頌創建了德國第一所音樂學院,萊比錫音樂學院,吸引不少音樂家來參與工作,對德國音樂教育的貢獻功不可沒。孟德爾頌不但是出色的鋼琴家,也是傑出的作曲家;同時還是優秀的指揮家,偉大的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