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生物 鷿鷈與油雞 文/陳仕泓 圖/陳王時 |2016.09.21 語音朗讀 168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小鷿鷈 圖/陳王時 奔跑起飛的鷿鷈,模樣非常可愛。 圖/陳王時 鳳頭鷿鷈 圖/陳王時 文/陳仕泓 圖/陳王時 鷿鷈這個名字,可以說是中國對鳥類最古老的稱呼之一,早在《詩經》、《爾雅》中就有對於這種鳥類的紀載,稱呼這種鳥是一種善於潛水的鳥類。這個鳥類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名稱叫做油雞,但讓人好奇的是,一種是形容善於潛水的鳥,一種是形容脂肪很多的鳥,這八竿子打不著的名詞,到底有什麼樣的關聯呢? 科學名稱上,善於潛水的鷿鷈被稱為潛鳥,這類的鳥類有幾項特徵:一、體重比一般鳥類重了許多。二、腳的位置長在整個身體的後半邊,以利於潛入水中游泳時,可以方便擺動。三、起飛的時候,需要在水面上助跑。四、身體會分泌特別油脂,可讓牠們塗抹在羽毛上,防止羽毛吸附太多水分導致無法飛行。 因此,鷿鷈為了防止羽毛浸水太嚴重,而分泌油脂保護的情況,確實就可以稱得上是「油雞」了。只是被稱呼為油雞其實還有另外一層意義。鷿鷈是一種容易在水塘可見的鳥類,無論是中國的南 方北地,只要有面積稍大的靜水域,都可以看到牠們的蹤影。 因為數量較多的關係,所以牠們容易被人們捕捉。捕捉後,身體上的油脂可以被提煉作為兵器上的潤滑劑,因此被稱之為油雞。一隻小鷿鷈體型並不大,就算是大型如鳳頭鷿鷈這類的大型鷿鷈,其實也不如一隻鴨子那麼大,可是卻要被捕捉利用,那可想見有多少鷿鷈要被犧牲了。 這個世界上的鷿鷈目前記錄有二十二種,台灣可以看到五種,其中最容易被看到的就是小鷿鷈。小鷿鷈的數量很多,在一九九○年代的亞洲鳥類普查紀錄中,曾記錄到超過五萬隻的數量。環境變遷的關係,現在整個水域環境退化,似乎只能在特定的溼地區域,才可以看到原本數量眾多的小鷿鷈了。 前一篇文章 心靈小郵差 下一篇文章 小小詩人 中秋節記趣 熱門新聞 01全英古蹟遺產開放日 佛光山展文化魅力2025.09.2202佛光山大雄寶殿修繕上梁 人天同慶祈盼2026年啟用2025.09.2103楓紅嵐山2025.09.2204佛光山供僧道糧 北中南總回向2025.09.2205紐西蘭基督城路跑 捐贈4百棵樹2025.09.2206奇妙有趣 無花果2025.09.2207【友誼長存】相約北海道2025.09.2208國中小校長荒 提早退休人數增2025.09.2209防商標蟑螂 公路局申請淡江大橋商標2025.09.2110【生活 快門】您好,鴨!2025.09.2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快樂塗鴉簿】吾愛吾師 【童詩.童思】公雞司晨【快樂塗鴉簿】森林房間【快樂塗鴉簿】昆蟲的舞會【原民說故事】留在阿里山的荷蘭人 上【快樂塗鴉簿】回憶寶藏 作者其他文章奇妙生物 當鳩遇到梟奇妙生物 台灣藍鵲的那些小祕密奇妙生物 葦鷺 生性害羞的草上忍者奇妙生物 中文鳥名大不同 (2)奇│妙│生│物 空中梟雄 鴟鴞奇妙生物 中文鳥名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