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生物 鷿鷈與油雞 文/陳仕泓 圖/陳王時 |2016.09.21 語音朗讀 167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小鷿鷈 圖/陳王時 奔跑起飛的鷿鷈,模樣非常可愛。 圖/陳王時 鳳頭鷿鷈 圖/陳王時 文/陳仕泓 圖/陳王時 鷿鷈這個名字,可以說是中國對鳥類最古老的稱呼之一,早在《詩經》、《爾雅》中就有對於這種鳥類的紀載,稱呼這種鳥是一種善於潛水的鳥類。這個鳥類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名稱叫做油雞,但讓人好奇的是,一種是形容善於潛水的鳥,一種是形容脂肪很多的鳥,這八竿子打不著的名詞,到底有什麼樣的關聯呢? 科學名稱上,善於潛水的鷿鷈被稱為潛鳥,這類的鳥類有幾項特徵:一、體重比一般鳥類重了許多。二、腳的位置長在整個身體的後半邊,以利於潛入水中游泳時,可以方便擺動。三、起飛的時候,需要在水面上助跑。四、身體會分泌特別油脂,可讓牠們塗抹在羽毛上,防止羽毛吸附太多水分導致無法飛行。 因此,鷿鷈為了防止羽毛浸水太嚴重,而分泌油脂保護的情況,確實就可以稱得上是「油雞」了。只是被稱呼為油雞其實還有另外一層意義。鷿鷈是一種容易在水塘可見的鳥類,無論是中國的南 方北地,只要有面積稍大的靜水域,都可以看到牠們的蹤影。 因為數量較多的關係,所以牠們容易被人們捕捉。捕捉後,身體上的油脂可以被提煉作為兵器上的潤滑劑,因此被稱之為油雞。一隻小鷿鷈體型並不大,就算是大型如鳳頭鷿鷈這類的大型鷿鷈,其實也不如一隻鴨子那麼大,可是卻要被捕捉利用,那可想見有多少鷿鷈要被犧牲了。 這個世界上的鷿鷈目前記錄有二十二種,台灣可以看到五種,其中最容易被看到的就是小鷿鷈。小鷿鷈的數量很多,在一九九○年代的亞洲鳥類普查紀錄中,曾記錄到超過五萬隻的數量。環境變遷的關係,現在整個水域環境退化,似乎只能在特定的溼地區域,才可以看到原本數量眾多的小鷿鷈了。 前一篇文章 心靈小郵差 下一篇文章 小小詩人 中秋節記趣 熱門新聞 01【思鄉的父親】年夜飯的規定 2025.08.0702新加坡佛光山 祝福彌陀學校考生金榜題名2025.08.0703大馬雙語禪修營 啟發修道省思2025.08.0704父愛如山 父餵植物人兒子蛋糕2025.08.0805《365日》193萬本 全球弘揚中華文化2025.08.0706【何處不交朋友】 謝謝良醫2025.08.1107立秋養生首重潤肺 少吃辛辣冰冷食物2025.08.0708【歲時‧節氣】立秋 碧樹蕭蕭涼氣回2025.08.0709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者雲遊與參訪 2-12025.08.0710微型屋行動 為無家者築起希望2025.08.0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快樂塗鴉簿】幸福列車【寶島覽勝】高雄龜山登山步道【快樂塗鴉簿】 跟著書本去旅行 【唐詩小學堂】 白居易〈採蓮曲〉【快樂塗鴉簿】冰棒專車 【小土豆日記】新鄰居來了 作者其他文章奇妙生物 當鳩遇到梟奇妙生物 台灣藍鵲的那些小祕密奇妙生物 葦鷺 生性害羞的草上忍者奇妙生物 中文鳥名大不同 (2)奇│妙│生│物 空中梟雄 鴟鴞奇妙生物 中文鳥名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