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提供
阿蕙來信:
我女兒現在就讀國二,可能因為青春期的關係吧,跟我沒有以前親密,也不太會主動與我分享生活中的點滴。
有次我在洗衣服時,從她外套口袋裡掏出一張紙條,內容似乎是在講某一位男生的事。隔兩天,我問她:「你有欣賞的對象嗎?」她都不回應我。
我擔心她會交到壞朋友,於是最近幾天,都到她房間打開抽屜翻找她和同學互傳的紙條,從這些紙條中,我猜她偷交了男朋友。
後來,她發現抽屜有被動過的跡象,於是怒氣沖沖地跑來質問我:「為什麼要偷看東西?妳怎麼可以亂翻我的東西?」
我覺得很難過,不知道該如何去了解她,其實我也不想偷偷摸摸地翻她東西,可是又怕問了關係會更僵化。我真的很擔心她誤入歧途,而且這個年紀談戀愛也不夠成熟。請問我該怎麼辦?
吳君真老師回覆(彰化縣幸福媽媽協會理事長/美國諮商學會專業會員):
阿蕙正為如何了解青春期的女兒、提供女兒交友經驗,以及如何與女兒恢復親密關係而煩惱。
青春期的孩子身心發展急速變化,最明顯莫過於身體變化,因為賀爾蒙作用,第二性徵逐漸出現,身高體重也快速增加,所以這個階段,他們會開始注重外表,對異性的好奇感也會增加。
青春期的孩子都希望少被掌控,因此會刻意與父母保持距離,重視同儕、易受朋友影響、並在乎別人眼光與評價、自尊心強、敏感且易有情緒反應。
艾瑞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將人格發展分為八期,其中青春期發展的重點是統合感的建立,而此期的危機是角色混亂,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楷模,他們最容易模仿父母的言行。
此時期若發展順利則自我觀念明確,能了解自己,明白自己的角色定位,清楚並肯定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反之,則形成發展障礙,引發徬徨、迷失方向且缺乏目標。
青春期的孩子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有些父母戲稱這階段的孩子簡直就是沒大沒小,陰晴不定多雲雷陣雨,因此父母親戰戰兢兢深怕一不小心就颳起颱風。
阿蕙當務之急是盡快與女兒恢復親密關係。
建議阿蕙對私自翻看女兒抽屜這件事,向女兒道歉。當父母願意為自己的過錯道歉,取得孩子的諒解,這是教導孩子勇於認錯,並明白每個人都可能會犯錯的好機會,並從中學會包容別人。
讓女兒知道妳關心她、在乎她,而且很努力地找方法,希望讓妳們之間的溝通更順暢;然後邀請女兒表達她的需求,而妳必須學會傾聽,明白女兒對妳的期待。
幫助女兒有正確的交友觀念,接納女兒的朋友,並學會判斷損、益友,協助孩子發現自己的獨特之處,發揮潛能,肯定自我,避免被別人牽著鼻子走。最好還能分享自己的交友經驗,失敗作為警惕,成功作為學習方法,協助孩子學會分辨迷戀和真愛的差別。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必須調整自己。原本依賴乖巧聽話的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主張,當孩子大了,父母必須學習放手。放手並非失去,放手只是意味著給孩子時間、空間以及機會去創造屬於他們自己的一片天。
※女人104免費法律諮詢暨心情協談專線:
(02)2311~8090
專線服務時間:10:00-12:00
13: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