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晨露
星雲一筆字古德悟道詩
文/星雲大師
人,知道事、知道理、知道學、知道人,都不算「知」;真正的「知」,要知道自己,才是真知。
現在社會上,即使有的人很聰明,博通政治、經濟、社會、科學、天文、地理等,然而「知」得愈多,可能愈不知。因為禪宗說「大事未明,如喪考妣」,若是不能知道自己,總是無知也。即以簡單的一個問題來看,「人,生從何來,死往何去?」數千年來除了佛菩薩、羅漢以外,幾乎很少人能把此事弄明白,所以不能自知,又何能知人、知事、知理呢?
現在有很多人雖然知識豐富,但是見解不正,導致知識生病了。知識生病,就成為「痴」;因為愚痴,因而不能認識世間真相。這個世間的林林總總,在一個悟道者看來,其實是個顛倒的世界、愚痴的社會、邪見的人生,處處都是自我惱害啊!
去除愚痴,佛教提出般若智慧的方法,例如:明白因緣,可以去除愚痴;懂得觀空,可以消除愚痴;能夠無我,可以洞徹愚痴;只要理直,可以解脫愚痴。然而,般若處處求,如果不能自知,又何能認識般若呢?
知人很難,知事也很難,知理更為難。但最重要的,人要知道自己,才能改進缺點,才能發揮自己的長處。一般人的問題,出在於不知道人與我的關係;因為不懂「同體共生」的道理,因此不能生起慈悲心。一般人不了解心境一如、不能心境合一,因此心被境界所轉,心被外物奴役。因為反主為奴,故而不能自知。
其實,人的自性本來清淨無染,我們的真如自性本自清淨,因為一念不覺,不能自知,故而忘失自家本來面目,所以沉淪苦海。人因為從愛而生,愛不能淨化,因愛而被愚迷所囚,故而不能解脫,所以不能了生脫死。
《般若心經》說:「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能夠認識自己,就可以心無罣礙;能夠認識自己,才能圓滿人生。
然而,人之不自知,正如「目不見睫」;人的眼睛可以看見百步以外的東西,卻看不見自己的睫毛。多少人每天忙於計較別人的得失成敗,指責他人不如法,卻忘了關心一下自己的起心動念;對於自己的理想、自己的責任、自己的使命,如果不能認識,往往庸碌一生,一事無成。因此,人要自知,有自知之明,才能明理,才能成為一個健全的人。
──摘自《迷悟之間》第一冊 第三○七頁
自性偈語
何期自性,
本自清淨,
何期自性,
本不生滅,
何期自性,
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
本不動搖,
何期自性,
能生萬法。
──唐.六祖惠能
作者
惠能又作慧能(六三八~七一三),中國禪宗第六祖,號六祖大師、大鑑禪師。范陽(河北)人,在黃梅五祖弘忍禪師處受傳法衣鉢,繼承東山法門。主張「頓悟」法門,影響華南諸宗派,人稱「南宗」,與北方同為五祖的弟子神秀並稱「南能北秀」。其生平教說有門人法海集錄成《六祖壇經》,是中國史上有重大影響的高僧之一。
作者小故事
惠能到五祖座下參學,五祖深知他的根性太利,惟恐遭同門忌妒,便要他先到磨坊舂米、推磨。等到機緣成熟,五祖示意三更入室為他印証。惠能依約於三更時分來到五祖的丈室,五祖即用袈裟遮住四周,不使別人見到,開始為他講說《金剛經》。當五祖說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惠能聞言,廓然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於是向五祖說道: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這首偈語的意思是:眾生的本性原來是清淨的,是不生不滅的;人生本來就沒有來去,沒有生死;眾生本具佛性,不假外求;每個人本自具足的本性沒有動搖;本性就是本體,能生一切萬法,世間一切森羅萬象都是從這個本體湧現出來的。
弘忍大師知道惠能此刻已經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了,便將衣鉢傳給惠能,並要他深夜離開。當五祖送惠能來到九江驛時,令惠能上船,並為他把艣搖船,惠能說:「請和尚坐下,由弟子來擺度。」五祖說:「應該是我度你。」惠能回道:「迷時師度,悟時自度。」所以,惠能大師得法以後,他自度度人,從此成為一代宗師。
──節錄自星雲大師
《六祖壇經講話》第一冊 第九十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