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年金制度要改革,這是社會共識,沒有人反對。照顧軍公教勞四大領域退休人員的相關基金,早就因入不敷出而出現破產警訊。不論哪一個基金破產,牽動的都是幾十萬人和家庭的經濟生活,甚至是主要生計來源。
即使是抗爭團體,也不是一面倒的反對年金改革。這一波爭議,主要是軍公教不滿被改革勢力扭曲為貪得無饜的米蟲,因此發出不平之鳴。遺憾的是,從大遊行之前到事後,我們都看不到政府面對危機的化解之道,更看不出年金改革方向,以致使問題惡化到最守法的十二萬軍人、教師、公務員上街頭。現在有教師團體代表退出年金改革委員會。二天後,又有委員建議暫時停開,以減少委員互罵的負面新聞再演,傷害年改會形象。凡此種種,都顯示年改會運作方式已出現問題。
年金改革是蔡政府上台後端出的大菜之一,「年金改革委員會」也提高層級到隸屬總統府,行政院下再設執行辦公室,從位階之高看來,新政府應該是有改革誠意的。然而,委員會成立以來,至今開了十幾次會,卻絲毫看不出有具體的進展。見諸媒體的,反而是不同主張團體之間的彼此攻擊。連委員會執行長林萬億都承認,「的確出現委員間用語言相互挑釁,甚至涉及人身上不甚尊重的言語,以致於很多誤解或不正確資料流傳,造成委員之間不諒解。」
這種情形若只發生一、二次,尚屬情有可原,畢竟年改是複雜萬端的大事,不同主張的委員需要時間磨合。但是,如果已經開了十一次會,這種情形卻仍無法改善;則層級這麼高的委員會淪為各言爾志,謾罵攻擊的人肉擂台的話,豈不是笑話。也顯示主事者沒有建立應有的遊戲規則,甚至無法掌握開會節奏與效率。
在大遊行當天,總統蔡英文被媒體問到對遊行訴求的看法,她只是淡淡的回答:「我們繼續走我們自己的行程。」這句讓人摸不著頭腦的回答,究竟是指繼續當天的參訪行程,還是年金改革的行程。這種標準的「英式語言」,平常或許可以把問題一筆帶過,但當天有十二萬人等著看總統的表態。蔡英文這樣的回答,反可能造成遊行訴求不被重視的效果。
年改會議事之沒有章法,也終於導致教師團體退出協商,他們的理由是「年改會無法澄清誤解,任由委員人格受辱,導致社會對立,族群撕裂,不再抱有期待」。這是何其沉重又沉痛的聲明,也是對年改會最大的否定。
我們認為,沒有人反對年金改革,但對於一件全國有高度共識的大事,何以會淪落到今天這步田地,議事無成,代表退出,令人不解。
蔡政府對年金改革不能空有誠意,卻連會都開不好,再不想辦法改善年改會議事問題,只會讓改革共識點滴流失。恐將真要走到四大基金破產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