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神論的佛學含義

文與圖/林一平 |2016.09.06
2119觀看次
字級
圖一:潘恩(Thomas Paine,1737-1809),圖為作者手繪。圖/林一平
圖一:潘恩(Thomas Paine,1737-1809)。圖/林一平
圖二:(a)法國巴黎蒙蘇里公園的潘恩雕像;(b)美國紐澤西州摩里斯市的潘恩雕像 圖/林一平

與圖/林一平

談起美國獨立,必然會提到潘恩(Thomas Paine,1737-1809;圖一),他的一七七六年著作《常識》(Common Sense)鼓舞美國殖民者反抗英國,是筆勝於劍的最佳見證。他不但影響美國獨立,也參與了法國大革命,我於二○一四年訪問巴黎時在蒙蘇里公園(Parc Montsouris)看到法國人為他豎立的紀念雕像(圖二(a)),可見他受到法國人的敬重。

潘恩身為美國國父之一,照理說應該被美國人視為英雄,未料他寫了一本書《理性時代》(The Age of Reason),反對基督教條,主張理性自由的思考,被人視為激進主義者,不被認同,最後潦倒以終。今日美國人終於認同他的理念,立碑紀念。一九九○年代我在美國紐澤西州的摩里斯市(Morristown)工作,該市就有一座潘恩紀念碑,我常有機會路過,瞻仰這座雕像(圖二(b))。

《理性時代》這本書檢視神話般神學的真實性,質疑基督教基本教義。除了神的存在外,基督教徒認為耶穌的復活是最神聖的宗旨。潘恩信奉自然神論(Deism),以理性觀察自然世界作為宗教信仰的基礎,他認同神的存在,但不相信耶穌的復活(Resurrection)。潘恩說:「我相信人生而平等;我也相信宗教的職責包括主持正義、愛與憐憫,並努力使普羅大眾快樂(I believe in the equality of man; and I believe that religious duties consist in doing  justice, loving mercy, and endeavoring to make our fellow creatures happy)。」

潘恩說這幾句話中提到了幾個關鍵字「equality」、「 justice」、「loving mercy」以及「making happy」。雖然在潘恩所處年代的歐美,比較沒有機會接觸到佛教,他的這些信念和佛經的道理不謀而合。

關於「equality」,《阿含經》提到佛陀自稱「我今亦是人數」,意思是佛與眾生本來是平等的,差別在能否滅除煩惱;能滅除煩惱的是佛,反之,是眾生。

關於「 justice」,《寶積經》中提到對待親友或仇敵,要秉持公平正義,說:「善法、不善法,世法、出世法,有罪法、無罪法,乃至有垢法、無垢法,亦復如是,離於二邊,是名中道諸法實觀。」

關於「loving mercy」,《華嚴經》言:「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

關於「to make our fellow creatures happy」,〈七佛通戒偈〉教導:「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在自淨其意的反省內觀下,歇下妄心,不斷地淨化、昇華,找回原本清明的自性,自然能達到清淨喜悅的境界。

對於《理性時代》這本書,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Mark Twain,1835-1910;圖三)如此說:「在美國南北戰爭之前的時代,一個人必須相當勇敢,才會承認他曾讀過《理性時代》……我第一次讀這本書是在擔任見習領航員時,當時相當恐懼和猶豫,但愈讀愈驚歎其無畏和奇妙的力量(It took a brave man before the Civil War to confess he had read The Age of Reason...I read it first when I was a cub pilot, read it with fear and hesitation, but marveling at its fearlessness and wonderful power)。」

馬克吐溫也傾向自然神論,其宗教思考可由其作品《赫克歷險記》(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看出蛛絲馬跡。這本小說於一八八五年出版後,被一些圖書館列為禁書,因為這本書違反當時美國的社會價值觀,包括嘲弄美國清教徒表裡不一,宗教過度熱忱,以高標準要求他人,不符人性。書中的赫克經過曲折的「歷險」,從拘謹的清教徒宗教觀轉變,領悟到尊重宇宙萬物之間的自然規律。

很多人認為馬克吐溫傾向的自然神論很符合佛學含義。例如他說:「使自己高興的最好方法是試圖讓別人高興起來(The best way to cheer yourself up is to try to cheer somebody else up)」;這正是《維摩詰所說經》提到的:「不著己樂,慶於彼樂」,即不貪禪味己樂,而以他人能見性為樂。

馬克吐溫一直勸人要正直誠實,說:「如果你說實話,就不需有掛念於懷之事 (If you tell the truth, you don't have to remember anything)」;在《佛說阿彌陀經》中,反復提到了諸佛「說誠實言」。例如經文說:「……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

馬克吐溫似乎也看透佛教輪迴的真義。他說:「我無懼死亡。我已經在出生前數十億年前死亡過了,我並沒有感受到絲毫的不便(I do not fear death. I had been dead for billions and billions of years before I was born, and had not suffered the slightest inconvenience from it)」;禪宗的說法:「須是大死一番,卻活始得。」死去了無明的自我之後,清淨無礙的自我便活了起來。

參透生死,馬克吐溫說:「死的恐懼來自於生的恐懼。人若能充實過活,必能隨時準備面對死亡(The fear of death follows from the fear of life. A man who lives fully is prepared to die at any time)」;如果馬克吐溫讀過《華嚴經》,一定會同意這一偈語:「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