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鴨米是這樣長大的 文與圖/滿佳 |2016.08.28 語音朗讀 146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農場養鴨鵝的水塘圖/滿佳 農場鴨米標誌圖/滿佳 剛抽芽的稻穗圖/滿佳 文與圖/滿佳 一聽鴨稻共生的自然農耕,就想到鴨子在稻浪裡搖晃奔跑的有趣畫面,近日參觀苑裡「鴨米」有機農田,才發現自己想得太浪漫了。 農場闢有水塘讓一群鴨鵝共伴成長,含有鴨鵝排泄物的水被導入一旁的生態池,池裡養鯉魚但不餵食,讓牠們在自然中生活,負起檢驗池水是否有機無害的重責。最後將無害的水流放稻田,培育出優質的有機稻米,所以「鴨米」是在無農藥、無化學肥料、無生長激素的環境中長大的。 鴨子不放養在田間長大,是因為牠們會咬掉剛抽芽的稻穗,那可是農夫珍貴的心血結晶。而農夫最吃重的活兒,是蹲跪田裡除雜草,導覽解說員熱情歡迎大家親嘗「汗滴禾下土」的滋味,望著亮眼的陽光,我們這群城市佬頓時面有難色,農夫果真不是人人能當的。 當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俗諺是「田那嘸蟲,天下嘸人」,這不正是民胞物與觀念嗎?人們友善土地與蟲和平共存,生產無毒的作物,才是消費者、農民、土地三贏的耕種方式。「嘸蟲對嘸人」,可見老祖宗早就採有機農業了,現今我們不過努力復古而已,那算比較進步。 解說員還說了段承租農田的小故事。他向一位已八十多歲無法再下田耕種的老農租田,老農望著田地極度難捨的要他承諾,田地絕不可移作他用,就算免費耕種都行,田一定要留著。他轉述的語氣與神態,彷彿老農就在我們面前誠摯的懇求,令人感動。 是的,我們都該多吃一口有機米,保障小農多一分生計,讓台灣的有機農田永續存在,讓鴨米成為我們安心驕傲的糧食。 前一篇文章 指間芭蕾 舞出孩子自信 下一篇文章 綠葉新意的邂逅 熱門新聞 01新加坡佛光山 響應種族和諧日2025.07.3002佛光青少年交響樂團 回山尋根演奏2025.07.3003佛教團體互信合作 跨宗派供僧 洛杉磯佛光人供養正信僧寶2025.07.3104臘腸狗吃飯 堅持帶好友共享2025.07.3005西澳中華學校 議員參訪肯定辦學2025.08.0106菲律賓慈恩寺 祈觀音護佑佛光寶寶2025.07.3107味覺圖有謬誤2025.07.3108藝術翻轉醫院 療癒心視野2025.07.3009里約佛光人親子慢跑 共享美好時光2025.07.31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談禪 6-22025.07.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視覺DJ】夏日.孤荷【綠手指筆記】優雅的亞馬遜百合花【白色墨水】輝之印象 畫布上的永恆記憶【植感時光】天堂之果 紅豔刺寶木鱉果 【樹博士系列】土壤的祕密XIII:讓稻田喘口氣 氣候友善農法 減輕地球負擔 作者其他文章【印象旅人】驚豔永和山水庫 硫氣氤氳的小油坑公園一日遊夢幻明池雨中遊池上大坡池海闊天空 晝夜各有風光的 新月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