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鴨米是這樣長大的 文與圖/滿佳 |2016.08.28 語音朗讀 147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農場養鴨鵝的水塘圖/滿佳 農場鴨米標誌圖/滿佳 剛抽芽的稻穗圖/滿佳 文與圖/滿佳 一聽鴨稻共生的自然農耕,就想到鴨子在稻浪裡搖晃奔跑的有趣畫面,近日參觀苑裡「鴨米」有機農田,才發現自己想得太浪漫了。 農場闢有水塘讓一群鴨鵝共伴成長,含有鴨鵝排泄物的水被導入一旁的生態池,池裡養鯉魚但不餵食,讓牠們在自然中生活,負起檢驗池水是否有機無害的重責。最後將無害的水流放稻田,培育出優質的有機稻米,所以「鴨米」是在無農藥、無化學肥料、無生長激素的環境中長大的。 鴨子不放養在田間長大,是因為牠們會咬掉剛抽芽的稻穗,那可是農夫珍貴的心血結晶。而農夫最吃重的活兒,是蹲跪田裡除雜草,導覽解說員熱情歡迎大家親嘗「汗滴禾下土」的滋味,望著亮眼的陽光,我們這群城市佬頓時面有難色,農夫果真不是人人能當的。 當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俗諺是「田那嘸蟲,天下嘸人」,這不正是民胞物與觀念嗎?人們友善土地與蟲和平共存,生產無毒的作物,才是消費者、農民、土地三贏的耕種方式。「嘸蟲對嘸人」,可見老祖宗早就採有機農業了,現今我們不過努力復古而已,那算比較進步。 解說員還說了段承租農田的小故事。他向一位已八十多歲無法再下田耕種的老農租田,老農望著田地極度難捨的要他承諾,田地絕不可移作他用,就算免費耕種都行,田一定要留著。他轉述的語氣與神態,彷彿老農就在我們面前誠摯的懇求,令人感動。 是的,我們都該多吃一口有機米,保障小農多一分生計,讓台灣的有機農田永續存在,讓鴨米成為我們安心驕傲的糧食。 前一篇文章 指間芭蕾 舞出孩子自信 下一篇文章 綠葉新意的邂逅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2香港佛光道場 供僧道糧回向十方2025.09.1503【詩】山水的盛宴2025.09.1604綠色跑者 減碳跑步吃蔬食2025.09.1405【草木堪為友】可可樹 神賜食物化為巧克力2025.09.1406【植日光年】沙漠奇花 龍舌蘭 2025.09.1407【白色墨水】晨光花語2025.09.1408佛光山叢林學院畢典 薪火傳燈 2025.09.1309開挖土機遊大陸 填坑修路做好事2025.09.1310水豚卡比胖拉 萌翻台南2025.09.1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植日光年】沙漠奇花 龍舌蘭 【白色墨水】晨光花語【草木堪為友】可可樹 神賜食物化為巧克力【療癒綠洲】荷塘暮色【視覺DJ】礁石間的驚喜【純植生活】甜蜜長果桑 化身毛毛蟲的驚喜 作者其他文章【印象旅人】驚豔永和山水庫 硫氣氤氳的小油坑公園一日遊夢幻明池雨中遊池上大坡池海闊天空 晝夜各有風光的 新月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