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足秋色 〉 展期:即日起至9月18日 (周一休館) 展地: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佛光山惠中寺)
我一直覺得畫禪就是畫生活,禪法就是活法。一座山峰、一塊瘦石、天上的白雲、幾片落葉,當你放下功利心時,就會發現它們是那樣的美好。還有所謂的意境,只要你肯放緩匆忙的腳步,即使是一些很抽象的筆墨,在落墨飛白間已經不是僅僅為了起到取悅於眼睛的作用。它們超越了自己附帶著的生活影子,人們在那裡很容易找到曾經熟悉的積極向上的視點。
畫畫並非易事,當把滿腦子的想法演化成為紙上的形象時,往往在瞬間就會讓你的構思與畫出來的東西對不上號,不只是詞不達意,剛剛想好的線條墨色都會失去了方向。幸運的是,中國文化傳統深厚,聖賢也多,我可以學習,悉讀他們的思想。對先賢們的追隨需要持久的耐心,它會讓你重拾信心,使畫出來的畫順著自己的構思有新的突破。
沒有禪,我們就不會清晰的意識到寧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藝術創作不能只是沉浸在所謂的「得意忘形」的形式裡,或是一種虛幻的超現實般的夢境。事實上,切身感悟到的現實生活就像在藝術與人與社會與不同的觀念思想之間,搭起了一座座的橋梁,連通著信仰、語言、習慣、不同的文化背景。多元化的寬容,意味著共生共存,使人們覺得相互之間很親近,並不遙遠。
十幾年來,我雖然嘗試過多種樣式的表現手法,然而,筆墨宣紙一直是我主要的使用材料,它們的迷人之處,只有你真正走進去了才會知曉。我不知道先賢們是在怎樣的情景裡發明了它們,但千百年來給人帶來的絕對不是一種繪畫材料那麼簡單,它左右了中國人觀看世界的方法,使繪畫有了哲學意義上的落腳點。
宣紙有個好處,藝術家的思想和情緒通過筆墨會清晰的留存在紙上。時間長了它能夠感知到你的脾氣,你繞不過去;這多有禪味。時常想,畫畫就是修心,你要讓心捂著宣紙,帶著思想的體溫。畫了這麼多年的禪意水墨畫,想明白了就不會與畫較勁,慢慢的把它養出來。其實,畫是「畫」不出來的,畫在紙的表面,不過就是一幅畫,而滴水潤土般養出來的畫,會帶著一種向上生長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