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道心禪 1

文與圖/田旭桐 |2016.08.08
1881觀看次
字級
墨道心禪 1

對禪的解悟不是別人給我們的,是要我們去心領神會的。藝術呢?藝術的美同樣需要參與,需要通過自己的眼睛用心去體驗。

當一幅幅畫作展示在柔和的燈光下,當一個的觀眾細心的觀看自己的禪意水墨畫時,繪畫的意義也就從這個地方被添加上了新的內容。我總是覺得,此時的自己已經不是自己作品最好的代言人了。

人們對作品的欣賞,其本質是人與藝術之間相遇相識相解相知的過程。首先是選擇、包容,再者是理解和釋讀,畫,通過觀看才具有了意義。一個好的藝術家不能總是糾結於對作品內容的講述上,應該把對藝術的審美判斷和釋讀方式交給看畫的人和批評家,其實,觀看本身也是一種創作,也是作品一部分。

今年初在佛光緣美術館紐西蘭一館,和八月分即將在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舉辦的「佛語禪心——田旭桐禪意水墨作品巡迴展」,不但加深了我的這種認識,而且,佛光人的專業而認真的團隊精神,讓「禪」這個主題以新的語言和更加親和的方式,拉近了人與藝術與生活的距離,也讓我對人們面對我的作品時的參與和再創作有了新的期待。

記得星雲大師在《吃茶去》卷六中講過這樣一個小故事:一日夜晚,德山禪師站在崇信禪師身旁,久久不去。龍潭禪師說道:「時間不早,你怎麼不回去休息?」德山禪師向門外走了幾步,回頭說道:「外面天黑!」龍潭禪師點了紙燭給德山禪師,德山禪師正想用手去接,龍潭禪師一口氣又把紙燭吹滅,德山禪師於此大悟。

對禪的解悟不是別人給我們的,是要我們去心領神會的。藝術呢?藝術的美同樣需要參與,需要通過自己的眼睛用心去體驗。如果你自己看不到藝術的美,藝術就會真的跟你有了距離,許多美好的事物也會與你無緣。有什麼樣的心境就會擁有什麼樣的藝術美感,滿眼盡是陽光,陰影也會多彩燦爛。

藝術是為人而用,是為人服務的,而不是反過來,人被藝術所牽扯。

畫畫,畫的時間長了,往回想,往回看著走過的痕跡,你會發現,畫畫就是你生活觀念的擴展。

當剝離了所謂的繪畫技法之後,變成了一種表達思想的「勞作」方式,畫家就像雕工做雕刻,陶工做陶器,木匠做家具一樣,沉浸在由手藝帶來的滿足與快樂之中,成為了享受生活的一部分,不是簡單的為畫畫而畫畫,一種被動的描繪。

它帶著樸素而真誠的精神,帶著原始的力量。不執著於物,像是一生的修行,讓自己感動。畫什麼似乎早已不太重要,怎樣畫,為何而畫,反而占據了思考的主線。因為畫畫的方式顯示著你怎樣看待世界,畫,隨之轉化成為了一種認識問題的媒介,一種生存的哲學。這一點與數學家用數理構築世界,天文家用天理定位世界,哲學家用思想閱讀世界沒什麼兩樣。

幾年前在佛光祖庭大覺寺美術館舉辦我的一個展,畫展籌辦前後也就經常吃住在那裡。說起來不怕人笑話,印象最深的卻是寺裡的素食,鮮美的讓人找不到恰當的詞句去形容。

前段時間讀《傳燈.星雲大師傳》,記下了一則小事,才真正的有了些領悟。星雲大師說:「我們出家人,不用煎炒烹炸,也不用濃油赤醬,我們有的是時間,肯用心思,用清水煮,調出食材本來的香味就好。像這道菌湯,從昨天晚上就在煨,每一種菌子不同時間投下去,最後出鍋時放一把研碎的白芝麻。」

我知道在大覺寺是沒有廚師的,做飯的都是義工,忽的恍然明白「用心」二字的妙意。用心一處,在淺白的日常生活裡把禪落在了實地,唇齒間復甦了禪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