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到不想念

文與攝影/石德華 |2016.08.15
1309觀看次
字級
小樽運河邊石屋倉庫 攝影/石德華
小樽英式建築 攝影/石德華
小樽中央通 攝影/石德華

文與攝影/石德華

這裡的這種靜,連在腦海裡的兒語唱跳都造成吵嚷打擾,靜到每一種想念都多餘。車少人少街道坦直,店打烊得早,沒有霓虹閃耀,入夜暗黑了的城鎮,路燈亮著不喧譁的光。

我的夏季很趨光,眼角一定要被海的湛藍潑濺到,然後摀臉轉圈碎跺腳尖叫。

這次,二○一六夏的星期五,我決定連寶貝孫子都不去想念,因為這裡的這種靜,連在腦海裡的兒語唱跳都造成吵嚷打擾,靜到每一種想念都多餘。車少人少街道坦直,店打烊得早,沒有霓虹閃耀,入夜暗黑了的城鎮,路燈亮著不喧譁的光,太多人曾賦予它黛藍夜空,水中搖影輝煌瑰麗的運河想像,應該有歌,有櫓,有盡興的歡顏、擎揚的杯,但我來到的是安靜小樽。

線條平整簡明的北海道建築風之外,小樽仍保留明治時期西化的建築,我在小樽的城市逛晃,不時從圓頂建築、重量感的圓柱、鮑魚飾、老虎窗、街燈造型、繁花窗檯與半圓欄杆露台,看見希臘與羅馬,看見巴洛克,看見無霧的倫敦。

一走出小樽駅,微陡的中央通,直達小樽運河,一片波光微瀲的日本海就灩灩在路底。有港灣、有運河、有運輸鐵道,明治時期開拓北海道,札幌成為繁榮興盛的行政與商業中心,天然海港的小樽就宛如入口的玄關,北日本開拓的故事早已成翻頁的史扉,商港石造舊倉舍卻依然站在時光裡,久久,久久,夜幕低垂時分,煤氣燈一盞盞點起,水中倒影綽約迷離,運河成為永恆的浪漫印記。

周六夜的小樽運河,多了些遊客,大家來在淺草橋上逡巡拍照,情侶相偎、老人倚著欄,年輕學生嬉戲,一家人笑著靠攏……21度C夏夜涼風,隱約吹來對街居酒屋木吉他歌聲,高天闊海寬市街,將微細的聲響全吸納了去,小樽還是一點都不吵,人影自在走動,被拍照的人笑著,河心搖曳幾許光的長影,橋邊一排街燈垂直倒映在河面,遠遠望去真像一盞盞灼燦聖潔的金鑄長燭,岸上街燈一如那蕊認真綻亮的燭火,我在風中側耳一聽,彷彿聽到它們群聲的祝禱,但願來此尋訪浪漫的人們:戀人們都能定情;家人們永偕安好;青春的石道上猜著拳的少女們都能無憂無慮到很老;老去的人,心中都有一位騎馬折花的少年,永不長大。

在過與不及不斷位移,想像與實質之間從來不是虛實照鏡,作家蘇童曾因讀者一句「我見到你本人感到失望」而難受許久,後來他想通了,他始終是他自己從沒改變過,根本不必去滿足讀者對作者的想像,如果他再遇見相同的情形,他一定會說:「我對你的失望感到很失望」。旅行所到達的地方都有資格講相同的話,它們本來就是自己,了然並超然於會在每個去到的人的驚喜與失望之間位移,然後不同程度的被記住,或者被遺忘。

行腳有歇止的終點,被有限記住,或者被完全遺忘的是旅人本身,旅人終究不如一個城鎮、一條河、一片水中搖影的詩意來得久遠。

放歌與尋夢已不是我旅遊的方式,我親臨的小樽,勝過撐長篙划過金色夢境我想像的小樽。歷史建築、堺町通、明亮的玻璃……我行走逛晃小樽,一些小發現,一個小咖啡館,依然是我旅遊的私體驗,但我是那麼深深喜愛著在淺草橋邊和人們一起找角度拍照,風中側耳,傾聽世間祝禱,在安靜小樽前安靜的自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