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嚴陽
明人顧起元的《客座贅語》書中記載了這樣一段故事:李遠庵在浙江做官時,對海鹽人鄭曉有知遇之恩。若干年後,鄭曉在留都南京做官,想送點東西給李遠庵,但又害怕他做人正直嚴謹,不敢開口。
一次,他讓夫人親手製作了一雙布鞋,籠在袖子中,準備送給李遠庵。可是,在李遠庵面前始終不敢亮出。李遠庵有所察覺而追問鄭曉,鄭曉說:「只是學生的女人自己動手做了一雙布鞋想送給老師罷了。」李遠庵莞爾一笑,接受了下來。
假如是在今天,兩個人之間存在著知遇之恩一類的關係,那麼,彼此關係能夠如此純潔嗎?答案大概是否定的。尤其是在「官員」之間,恐怕不能不說非常困難。
一般而言,能夠不拿公共利益送人情,努力避免權力的濫用也就很不錯了!至於以內人親手製作的,無需花一文錢購買的手工製品,作為禮物,表情達意的,更是不可想像。這並不是說今天的市場經濟非常發達,什麼東西在市場上都可以買到,而是說,今天的「官太太」恐怕很少有人有這閒工夫,也不會有這個情致,同時,拿這樣的東西送人,恐怕自己也會覺得很寒磣。
當然,即便是明代,即便是在其前、其後的數百年或上千年的時間裡,在官場上能夠保持如此純潔的關係的例子,恐怕也不會很多。或者說,李遠庵與鄭曉之間如此純潔的關係,只能是個特例。
然而,不能不承認的是,為官之人也只有保持這樣的關係,官場也才可能比較乾淨,官風相對清廉。所以,這一雙布鞋或許可以進廉政博物館,作為上佳的廉政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