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動人心設計師 讓人愛上回家

李祖翔 |2016.07.19
3546觀看次
字級
紀銘維為案主的小型豪宅設計空間,滿足四層需求又極具穿透力與質感。圖/記者楊祖宏
南洋風格的設計,是紀銘維另一挑戰與巧思,結果讓客戶想起家鄉,感動掉淚。圖/紀銘維提供
紀銘維堅持美感與實用並重,如圖中右方的展示牆,還兼具黑板塗鴉的娛樂功能。圖/記者楊祖宏

文/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

圖/記者楊祖宏、紀銘維提供

「這幾年台灣有什麼改變?」旅居國外多年的紀銘維(Michael)無法給出明確答案。以他的專長空間設計為例,台灣看似與國際接軌、種類多變,實則為滿足案主需求與便利,放棄風格意含,沒有設計師的堅持,也看不見家的本質。為了讓台灣在正確觀念中成長,三十歲那年,他回到這塊土地,傳達「風格有一定元素但不會限制創新可能」的理念,既讓客戶驚歎設計創舉,又能憶家鄉、潸然淚下。

隨紀銘維走進新北三重、三十四層樓高的案主家,開門後,首先映入眼簾的玄關,就是仿石磚砌成的「文化牆」,搭配重工業風,很有視覺畫面;水管取代的穿鞋椅,節省空間又兼具美觀;鞋櫃上還添了兩個倒M木架,襯著燈光即成展示區,滿足收藏家的喜好。

滿足需求 魔術創空間

小型豪宅衛浴無窗,為增加採光,他在牆面設計了收取外來光的凹槽,門的造型更融進外牆,彷彿哈利波特前往霍格華茲學院的月台,令人眼睛一亮,而石牆後更別有洞天。

近十五坪、三米四的挑高空間,紀銘維依屋主要求分四層。屋主希望書房、臥室、客廳都有足夠高度能站立,因此需要有效利用空間,厲害的是,他僅改變幾處常規設計就化腐朽為神奇;此外,衣櫃、咖啡吧、酒櫃與儲藏室都聚在樓梯的剩餘空間內,卻沒有「讓它們受委屈」,每個位置都有機關,不失大器,又突顯品味。

電視牆的設計一樣別出心裁,他讓電視得以「360°旋轉」,省下臥房裝置的費用,一個旋轉,在哪都能看。類似的貼心設計,還有牆面斜度的利用,只是簡單的和桌椅向量搭配,視野就擴大,不讓豐富的設計巧思將空間填出窒息感,展現十足的穿透力;燈具、書桌椅、冷氣風口都有他的堅持與體貼,是與屋主不斷協商的成果。

屋子坐收美景之餘,在調光捲簾發揮作用後,晝、夜都很美,夜深了更別具一番風味,而讓住者感到最大舒適的功臣,還包括沙發、床被與地毯,樣式與顏色都有用意,紀銘維說:「家就是避風港,回到家的人應該享受舒適,盡力去放鬆。」

現代人一味強調儲物功能,他卻認為那樣會失去家的意義,「其實可以多了解美感與實用並重的原因,夠美,下班才渴望回家,有家庭的人對家才有歸屬,否則只是一間大型倉庫。」他說。

注重氣氛 遊子如歸家

紀銘維希望台灣人感受到他在國外看到的、自由奔放的設計精髓,「比如澳洲受到歐洲與英國的影響,老建築較壯觀,又因多元文化如丹麥和美國,讓充斥陽光的沿海居所或內陸的大樓洋房都有特別的味道,反觀台灣直挺挺的建築,心情好不起來。」但他也明白自己的能力有限,無法直接地改革建築外觀,所以專攻能發揮更多的室內改造。

可惜台灣對室內設計的概念不夠成熟,許多人看到價格就打退堂鼓,為了傳遞信念,紀銘維盡量低價化。「但別誤會!」他解釋:「不開高價不是指責別人剝削得太狠,而是我會有所取捨,將該堅持的留住,其他用巧思取代,能省則省,例如臥室、浴室可以少裝潢,客廳、廚房精緻些。」他也強調,一分錢一分貨,品質好壞最後都是使用者承擔,千萬別貪便宜,苦了自己。

對設計師來說,最難的挑戰不是如何滿足屋主需求,是「在他的需求與我的堅持中取得平衡」,例如一位屋主喜歡南洋風,紀銘維就費盡心思模擬峇里島的氛圍,布置了佛像、印尼原木、椰子樹和無邊際水池,在得知屋主還喜歡櫻花後就去採購櫻花樹,又聽聞屋主想要有質感的收納空間,他則像變魔術一樣,結合衣櫃與更衣室。

但在交屋之後,喜歡南洋風的老屋主竟驟然過世,別墅被家人轉售,他以為自己的苦心要白費了,誰知一名外籍媳婦看了當場落淚,說像回到家一樣、願意買下,紀銘維很開心,覺得造出了人們記憶中的家。

力求突破 國內外罕見

室內設計一行比人們想像的要辛苦,紀銘維一天只睡三小時,工地一有狀況就得趕到,對任何細節與微小差異都十分在意,生怕影響美感,「燈飾的高度與預期差二十公分我就覺得作品有瑕疵,徹夜難眠。」但他在每一次挑戰中獲得成就感,對「莫名的執著」引以為豪。

與紀銘維合作過的人對他又愛又恨,愛他的正直、有夢想,恨他的無預警陷入沉思,無論逛街、吃飯或閒聊中都能突然停止動作,思考案主給的難題,如「能否在不浪費公共空間的情況下,讓有限空間更寬敞?」連續兩天不眠不休,終於想出改掉兩道牆的解法,不只客戶滿意,還省下一筆預算,成品在國內外都屬罕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