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三國人物》諸葛武侯、關興與張苞

吳桃源(台師大國語教學中心教師) |2007.04.05
1765觀看次
字級

 ▲由左至右:張苞、諸葛武侯、關興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是直到第三十八回才上場。這樣一個神秘人物,一出場果然不同凡響---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先是幫劉備分析天下大勢,定出隆中對策,以荊州為基地,再圖益州天府之國,確立鼎足之勢後,再逐步完成復興漢室的統一大業。

雖然他從二十七歲(西元二○七年)經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臥龍崗,到五十四歲(西元二三四年)病逝五丈原,隆中對策只完成了一半---三分天下,但他的路線在接班人蔣琬、費禕、姜維等人嚴格執行下,使弱小的蜀漢在兩大集團(曹魏、東吳)傾壓下,國祚又延續了三十年,直到西元二六三年劉禪投降才亡,這很明顯是諸葛亮生前輔佐劉備十七年與劉禪十二年,為蜀漢打下了堅實基礎的成果。

在第一階段輔佐劉備的那十七年(西元二○七年至二二三年)中,首先是赤壁之戰,諸葛亮出使東吳求援,借得孫權三萬軍力,使曹操北遁後,三分天下正式揭開序幕。

之後劉備西進入蜀,諸葛亮留守荊州,無後顧之憂後,再與張飛、趙雲率兵攻克成都,助劉備取四川稱帝。後因關羽荊州之失,諸葛亮力阻劉備攻吳無效,彝(夷)陵之戰導致蜀漢慘敗,劉備病死白帝前將國事重託諸葛亮。

第二階段輔佐劉禪十二年(西元二二三年至二三四年)中,先是恢復蜀吳聯盟,使得魏吳決裂。接著率軍南征,平定叛亂,並以南方礦產與牛馬供給蜀漢戰備所需。再來就是北伐,完成統一大業。

從西元二二八年到二三四年的六次(亦有七次之說)北伐,可謂諸葛亮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階段。在第一次北伐前夕,雖然出現了路線之爭(魏延建議由子午谷斜取長安,十日可破;孔明則寧走隴右平坦大路,萬無一失),而且馬謖的街亭之敗,亦肇因於諸葛亮用人之失。但在多次北伐中,諸葛亮為搬運糧草所設計出的木牛、流馬以及制敵先機的連弩箭法,均展現了爭取時效的巧思。

儘管北伐最後沒有成功,諸葛亮不因蜀漢弱小而主動出擊的雄心壯志,以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貴品格,都成了歷久不衰的典範。尤其他留下十萬餘字的著作(軍紀、兵器、陣法等),亦是歷代軍事家不斷鑽研的兵書。

至於關羽、張飛死後曾隨劉備東征以及諸葛亮北伐的關興(關羽之子)、張苞(張飛長子),其實在《三國志》中都死得很早,但羅貫中為延續關羽的忠義、張飛的英勇,創作了關興、張苞隨軍出征為父報仇的高潮戲,不僅兩人殺敗孫桓率領的東吳兵,而且關興還在關公顯靈下,報了父仇(殺了東吳將領潘璋、馬忠);至於張苞亦因東吳送還張飛首級,且將范疆、張達(殺張飛之叛將)綁縛送回處死,了卻了心願(《三國演義》第八十三回)。

無論如何,很多人從關興、張苞追隨諸葛亮的身影中,興起了莫大的希望,他們不僅延續著桃園三結義的未竟之志---復興漢室,而且統一大業在後繼有人下亦指日可待。羅貫中的創作滿足了大家對劉備、關羽、張飛的懷念。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