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的姿態

文/林薇晨 |2016.07.15
5172觀看次
字級

文/林薇晨

「然後我們還要再追加一條魚。」

年年有魚。遊刃有魚。大智若魚。逍遙自魚。生死不魚。安全無魚。遍插茱魚。風乎舞魚。我腦中浮想魚貫而出,又趕緊收住:「好的,想要點什麼樣的魚呢。菜單海鮮類這裡可以看一下。」

餐廳服務生與客人的日常對話之一。

在餐廳工作的時候,我總是暗暗觀察怎樣的來客組合可能點魚。十人以上的家族聚餐是最常點魚的團體,大概因為全魚素有富貴豐饒的意涵,形同瑞兆,中國式的客人習於錦上添花,闔家團圓怎能缺乏一條魚的綴飾。每每有哪個祖母眉開眼笑地哄勸金孫道:「乖,吃魚變聰明呵!讓爸爸給你挾一塊!」商業性質的餐敘則不一定,親熟同事間相約午飯未必要魚,倒是那些洽談生意的款待場合,做東道的大老闆或小業務動輒替客戶點一隻魚,我想這裡面很有點取悅的意思,藉那魚擴充排場,使對方感覺自己的位高權重。青春情侶多半不叫魚,也許因為一條魚的分量對兩人而言太多了,吃不完,也或許是因為魚的價碼較高。當然,魚刺戳戳扎扎的,有礙吃相,也不符合羅曼蒂克的氛圍。

某些客人點菜尤其注重搭配的均衡,有肉亦有菜,且肉類不能稍微重複——剛才那道也是牛肉是吧?不然不要了,把它換成豬。就換糖醋排骨吧——審慎調度至此,令人疑心他可是天秤座。像這樣子,方方面面都照顧到了,下箸之處羅列五顏六色,一張小圓桌就是一個卻克里王朝。在這樣的餐桌上,人似乎變作了配角,那些菜倒一一躍然碟盞,宛若海陸空三方霸主的齊聚。有四足行走的豬,有羽翼振振的雞,魚就是水族推派的代表。這是食物的圓桌會議。不知牠們交換了什麼條件,也不知是否簽訂了什麼合約,以便達成味蕾上的和諧。

魚是其中最殊異的存在,牠是少數能在餐桌上保持完整身形的菜,珍珠似的眼睛圓滾滾睜著,另有一番靈性。這些魚都是鱸魚。有時候是七星鱸,有時候是銀花鱸。我不知道為何這泰式餐廳裡的魚料理一律選用鱸魚,於是諮詢了師傅,師傅道:「養殖魚,產量穩,大小適中哪!」確實,那大小恰好宜於拿派頭,不肥不枯不短,每逢魚上桌,就是一齣華麗登場,君臨天下的姿態,瞬間搜刮了席間睽睽目光。

這一桌的魚,魚在瓷盤裡翹首豎尾,中間身子消失了,化作一朵一朵炸魚塊,以鍋巴為基礎,金字式層層堆疊,頂端擱上幾枚檸檬葉。

那一桌的魚,魚在蒸盤裡伏著,背脊高聳,胸鰭如翅向兩側展開,翱翔也似。盤裡酸辣的檸檬湯汁沸了,咕嘟嘟冒泡,魚尾便上上下下擺動。

這一桌的魚,魚在赭紅濃稠的酸子醬裡側臥,酥尾成了薄紗,周身密布蒜片、紅蔥、乾辣椒,於落英繽紛中淒美洋溢,如美人淋花雨。

那一桌的魚,魚被捏得曲曲的下鍋油炸,因此身子有騰跳的朝氣,凝固在那猛然蹦出水平線的甩尾。澆上紅咖哩椰奶醬料,馥郁的油星子哧啦啦飛濺。

在古典文學裡,鱸魚是鄉愁的象徵,詩詞間只消鑲一枚「鱸」字,往往就囊括了思念家鄉菜、歸心似箭、辭官卸印、隱居淡泊名利之意——鱸魚成了個精妙的,芥子納須彌的符號——譬如「忽憶鱸魚鱠,扁舟往江東」之類,「秋來多見長安客,解愛鱸魚能幾人」之類。勉人離家闖蕩京畿則是「莫為蓴鱸美,天涯滯爾才」。我特別喜歡這兩句。彼日詩歌裡的鱸魚和今時餐桌上的鱸魚,品種、分類或許並不一樣了,或許就連滋味也相去甚遠,然而這魚名卻是一脈相承地指涉了人心裡最脆弱念舊的一面。

在餐廳工作的時候,立在一旁看那些人那些魚,那些宴飲,那些談笑,時間彷彿忽焉歇止了,回到許久許久以前,那個崇尚鱸魚情懷的年代。客人酒足飯飽了,不留戀,不停駐,各自回到各自的領域裡拚搏,繼續闖蕩深不可測的台北江湖。餐廳只是眾生短暫的故鄉。

只有魚留下來,留下來,印證那句古老的「年年有餘」。廚房流理台上,師傅從保麗龍箱子裡捉出生鮮魚貨,一尾一尾剔淨殘鱗,涮洗腹腔,外場一邊就送回客人食剩的魚饌。魚爐裡兩盞淡紫的火燄剛剛熄滅了,酒精膏半凝固,那屍骨未寒的魚身,待要被扔進廚餘回收桶。有那麼一剎那,新的魚同舊的魚打了個照面,四目交接,匆匆錯過彼此。同樣都是早就死了的,並且通過死亡展現生命的意義,然而一邊是未來式,一邊是完成式。在那急促的邂逅裡,牠們是否也有喟嘆呢,對於餐廳裡諸般奢靡與浪擲。

然而有一回,我遇見一個婆婆,把一串魚骨拿在唇邊咂得乾乾淨淨,吹口琴似的,神情無限珍重。那口琴會奏出怎樣的旋律呢?也許不過是鱸魚的呢喃,牠們在繁華的餐桌上,一百年,一千年,低低訴說著那事不干己的吉祥如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