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無榮譽 豈有武德

潘襎 (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主任) |2016.07.13
810觀看次
字級

一葉知秋,新政府內閣處理政務之弊病皆同,但求息事寧人,得過且過,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長此以往,大紕漏一出,豈能遮遮掩掩,蒙混了事!

台灣承平日久,軍紀廢弛,起於國家定位模糊,軍職與民間工作混淆不清,軍人早已不知為何、為誰而戰,僅剩的一點紀律,逐漸被民粹蠶食殆盡。

「軍隊」在各國皆擁有最強大武力之集團,在民粹社會的台灣卻鳖成為最大「弱體戶」,高低凌夷,權實不符,莫此為甚!

這一連串事件背後如無強大民粹力量,如無軍隊領導允許,豈能「公審」士兵。

民代棄權責分際於不顧,軍隊領導人視士兵如「草芥」,使民意扭曲軍隊尊嚴若此。

軍隊領導人本因視士兵如子弟,愛護袍澤,明其是非,方能賞罰分明。然而,今日我們部隊最高領導人既無分層負責之觀念,也無處理事件之能力,單一小事即能演變為社會大事,袍澤情誼淪喪,是非未咎,主帥先行;難道是爭處理事情明快之功,抑或諉過於下層士兵,圖免究責。

《左傳》「宣公二十七年」提及「武有七德」,即為「禁暴」(禁止暴力)、「戢兵」(消彌戰爭)、「保大」(保持國力強大)、「功定」(鞏固國家基業)、「安民」(安定民眾)、「和眾」(團結民眾)、「豐財」(增加財富),細觀上述七條,大部分符合現代軍隊的意義與價值,而武德對於往後儒家而言,更視兵者為大事,起於「仁心」,不忍殺戮。

因此,軍隊領導者須有「仁心」方能「輯眾」,此一「仁心」不只對軍隊,更應軍民一體,視袍澤如子弟,視百姓如父兄,甘苦與共,榮辱共嘗。

輿論滔滔,皆言部隊必須改革,試問一群坐待改革,毫無尊嚴的軍隊,豈能為國家長城。給予部隊存在的價值,給予部隊尊嚴,才能重建有紀律與中心思想的軍隊。

國家領導人更需了解,軍隊固然服從於領袖,卻從乎其心;身為國家領袖無法置身於百姓與軍隊之外,恣意討好其中一方,領袖乃為全民最高領導,不論是最高統帥蔡英文、行政院長林全、國防部長馮世寬都必須深切了解,不能屈了「下屬」,將就「民粹」;苟且一時,自毀「武德」之長城。

潘襎 (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主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