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俗話說:「生得過麻油香,生不過四塊板。」生產風險高,孕媽咪若妊娠期出現急性脂肪肝,恐危及母胎性命。婦產科醫師指出,懷孕時出現急性脂肪肝的原因不明,若懷孕中晚期突然肝功能指數急速上升,病程進展快速類似猛爆性肝炎,嚴重將導致肝昏迷甚至死亡。
台大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施景中日前在臉書分享搶救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產婦的經過,該產婦肝功能指數與血壓飆升,前一天服用安眠藥意識不清,送醫時一度沒呼吸,醫療團隊緊急插管剖腹生產,所幸成功挽救母胎性命,惟產婦腦部暫時受損,視覺受影響。
母胎醫學會理事長、長庚醫院婦產部副主任鄭博仁指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屬產科危急重症,病因可能與家族病史、遺傳或病毒感染或自體免疫系統缺陷有關,看似健康者仍有患病風險。
鄭博仁說,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多在三十四至三十六周懷孕中晚期發現,高齡產婦風險較大,國外統計盛行率約五千至一萬五千人出現一例,估計台灣每年不到二十人,醫師經驗不足可能無法診斷,若延遲治療恐導致肝功能衰竭或影響凝血功能,致死率超過五成。
國泰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賴宗炫說,孕婦體重過重、有妊娠高血壓、糖尿病、子癲前症等高危險妊娠,患上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機率較高,孕期體重增重逾二十公斤風險大增。鄭博仁說,若懷孕超過三十周出現血壓飆高、噁心、嘔吐、發燒、黃疸,最好盡快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