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大陸的奇特生物 文與圖/偉樂 |2016.07.10 語音朗讀 459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短吻針鼴體表上的短刺,類似人類的毛髮。圖/偉樂 水中的鴨嘴獸。圖/偉樂 長大的袋鼠寶寶仍然貪圖著母乳。圖/偉樂 文與圖/偉樂 與眾不同的物種 澳洲在遠古時期由於板塊分離得早,其上孕育出了許多不同於其他大陸板塊的生物,袋鼠就是一例。澳洲製造(Australian Made)的認證,便是使用袋鼠來做為商標。袋鼠可愛的外表下其實非常強悍,強勁有力的尾巴除了直接攻擊外,更能當作支點,撐起全身的重量,以雙腳踢擊。 但除了為了爭奪配偶或者其他原因偶發的爭鬥,袋鼠算是相當溫和的生物,然而牠們強盛的繁殖能力與缺少天敵,快速的擴張數量,也給澳洲政府很大的困擾──袋鼠常出現在道路兩側,夜晚會好奇的趨向光源,很容易慘死輪下,而巨大的身軀也可能造成車禍傷亡。 常見的袋鼠依體型大概可分為三類,由大至小分別為kangaroo(勘哥魯)、wallaby(挖勒比)、quokka(誇卡),這些袋鼠的生活環境不太相同,體型最大的kangaroo通常出現在草原上,wallaby則偏好灌木林間,quokka只分布在西南澳的一些島嶼間,另外還有比較特別的樹袋鼠(tree kangaroo),分布在西北澳的雨林區,屬於樹棲型的袋鼠。 帶著小孩到處跑 有袋類動物如無尾熊、負鼠、袋鼠等,與人類同樣都是哺乳綱的生物,牠們的子代在育幼袋中吸食母乳,並能得到妥善照顧。儘管有袋類動物相當特別,但並非澳洲特有,在北美洲及南美洲仍然可發現部分物種以育兒袋育雛,如北美負鼠。 會生蛋的哺乳類 若要談到澳洲特有的生物,非鴨嘴獸與針鼴這兩種單孔目的夢幻生物莫屬了。單孔目的生物是哺乳類中唯一會產卵的,牠們產卵後會將卵放置育幼袋中靠體溫孵化,孵化後的寶寶會尋找母體的乳腺吸取乳汁。 單孔目顧名思義,指的是排尿、排糞及產卵都利用同一個出口──洩殖腔。在演化上,兩棲、爬蟲、鳥類都具有此構造,而哺乳類就只有單孔目仍保留此特徵;人類寶寶在胚胎發育時期,仍能見到洩殖腔的演化痕跡,直到泌尿系統及生育系統發展完成後,洩殖腔便會消失。 演化史上過渡物種 鴨嘴獸一般居住在河川中,牠們在河岸兩側挖洞築巢,於清晨或傍晚時外出覓食。在安靜無風的日子裡,沿著河流走,或者在湖泊旁等待,很有機會見到其蹤跡。有心者不妨試著尋找水面有無出現一小圈水波,一小段時間後又出現另一圈水波,水面下就有可能潛藏著一隻鴨嘴獸;這種尋覓的方式,就像在海上,船長看著潛水員吐氣的水波,就能確認潛水員在水中的位置一樣。 鴨嘴獸看似堅硬的扁嘴其實質地是柔軟的,靠著嘴部敏感的觸覺翻攪底土尋找貝類、甲殼類或者昆蟲等,食性複雜。此外,牠們同時也具有跟魚類相似的電流接受器,鯊魚便是利用這種「嗅覺」來感知獵物。 毒刺成為大絕招 再者,鴨嘴獸還有一項絕活,那就是其後腳上的毒刺。唯,雌性鴨嘴獸成熟後此器官便會退化,僅有雄性鴨嘴獸會保留。在繁殖季節時,公獸為了競爭交配權,或者為了保護幼體,必要時便會使出大絕招,以毒刺展開絕地大反攻。 單孔目的另一種生物──針鼴,與鴨嘴獸的演化相當類似,牠們都具有特化的口部,看似鳥喙,同樣柔軟,由於食性關係,針鼴的口部像極了食蟻獸,用舌頭來吸舔螞蟻等食物。針鼴同樣具有感電器,但是在陸地上導電性不若水中,受器數量也較少。牠們的後腳同樣具有毒刺,卻比較類似演化中的痕跡器官,不太具有功效。 針鼴身上長滿的短刺是特化的毛髮,與刺蝟比較相似,在遇到威脅的時候會縮成球狀以自保,卻不像豪豬的刺能夠脫落,扎在掠食者身上。針鼴行動緩慢,走在林道上很有機會見到牠們的蹤跡,有些比較遲鈍的個體甚至無視人類的存在。但是牠們有時候也會在過馬路時,遭到車輛驚嚇而就地在馬路上縮成一球,這對針鼴而言,不但無法自保,反而是相當危險的舉動。 鴨嘴獸與針鼴之比較 名 稱 鴨嘴獸(Platypus) 針鼴(Echidna) 種類以及棲所 一種 棲所:澳洲東部及塔斯馬尼亞島 四種 1.短吻針鼴 棲所:澳洲、紐幾內亞 2.西方長吻針鼴 3.東方長吻針鼴 4.大衛爵士長吻針鼴 ※2.3.4.之棲所:紐幾內亞 雌性一次產卵數 2粒 1粒 習性 夜行性 水棲 夜行性 陸棲 主要獵物 水中無脊椎動物幼蟲 螞蟻、白蟻 如何偵測獵物 鴨嘴上靈敏的 1.電流接受器 2.機械接受器 嗅覺以及電流接受器 身長體重 體重0.9~1.7公斤 體長43~50公分 短吻針鼴 體重2.0~5.0公斤 體長30~45公分 長吻針鼴 體重5~10公斤 體長60~100公分 牙齒 無 無 存活年齡 ~15年 ~50年 毒性 雄性後肢腳踝處具有距,能分泌毒液 毒腺無功能,無法分泌毒液 前一篇文章 200萬澳幣 送走一隻王八 下一篇文章 普氏野馬 野外增生中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4【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5【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6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7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08退休之後2025.05.0109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10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交通噪音 使黃鶯變成憤怒鳥樽海鞘 海中小果凍 暖化新救星加拉巴哥群島 物種之島 作者其他文章龜來龜趣 台灣是賞龜天堂花草間的生存競爭蛙蛙大合唱各唱各的調誕生到成礁 珊瑚寶寶 挑戰多空中的魚 海中的鳥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