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愛母親 擁抱弱勢孩童

李祖翔 |2016.06.21
3407觀看次
字級

文/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

年輕的張韻晨是一名家庭主婦,個性剛直、有愛心,全心地照顧四個孩子,連社工都佩服她的認真。

近三年,她最重要的日常行程就是帶「小胖」就醫。上車沒多久,有言語表達障礙、常鬧情緒的「小胖」就開始哭,宏亮的聲音在密閉空間內環繞,張韻晨發覺自己煩躁時,已是心跳加速、耳鳴,甚至暈眩,「是不是得了身心症(壓力造成的症狀」?」不得已,把「小胖」放在寄養家庭──不過她依然時常去電,就怕孩子適應不了新環境。

悉心醫療 盼覓好人家 

「小胖」是個特殊的孩子,由於媽媽在廁所急產、頭部受過撞擊,醫生判定腦部發展不全,必須長期腦部追蹤。醫療費加上黃疸的治療,張韻晨在他身上花了不少錢,而因為「小胖」難與人溝通,一生氣就扯電線、咬桌椅、撞牆,張韻晨只好把家具都換成了安全材質,怕他受傷。

令人開心的是,「小胖」的病可能沒那麼糟!經過三年追蹤,張韻晨得知他只是發展遲緩,鬆了一大口氣,終於還孩子一個清白,能為他覓得好人家的機會又增加了不少。

「小胖」現在愛笑,跟哥哥、姐姐都處得來,可是,離別已成事實,每當張韻晨想起這件事,就有說不出的感傷,「畢竟養了三年,說不難過是騙人的。」而在張韻晨的家中,其實還有一個需要特別關注的孩子:一個做錯事怕被責難就逃家的「大女兒」。

國中年紀的「大女兒」可謂前科累累,有不少偏差行為,每次說謊,張韻晨都直接地戳破它,從不怕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她認為:「明辨是非對錯的價值觀很重要,希望她長大、脫離家庭之後能少受些苦。」但怕孩子聽多了大道理、覺得煩又壓力大,她只得每天念一點,直到聽進去為止。

用心照顧 女兒感恩向上

說謊與生活習慣不佳都是小事,讓張韻晨最生氣而且擔心的一次,是「大女兒」在學校做錯事,事發後怕被指責而逃家,「接獲通知,我很著急,那天特別冷,還下了大雨,她卻傻傻的只穿一件薄外套!」怕她冷、怕她感冒更顧慮她的安危,張韻晨六神無主,連出差中的先生都回來協尋,好在鄰里都認識,通報警局,順利返家。

真心相處、教導,收穫是不會讓人沮喪的,母親節「大女兒」就寫了一張卡片給她,只不過是夾在聯絡簿中,直到晚上張韻晨改聯絡簿時才發現,「孩子謝謝我用心照顧。」張韻晨會心一笑,也寫了張紙條,夾在聯絡簿裡,她寫:「我有看到妳的進步,希望妳繼續成長,改掉不該有的習慣;只要肯努力改變,人生就會變好。」有天老師悄悄跟張韻晨說:妳「大女兒」成績進步很多,從每科個位數到及格邊緣了!老師納悶孩子的一夕轉變,但張韻晨很清楚,是「紙條起作用了」。

不論多苦,張韻晨為母則強,既然慈愛,為何仍得送走「小胖」?又及早顧慮「大女兒」脫離家庭後的處遇?答案是:他們沒有任何血緣關係!張韻晨只是一名「寄養媽媽」,有天寄養兒都會結案、會離開。

出身困頓 延續善意去愛

每個孩子因年紀不同,政府補助在一萬八千元上下,看似優渥,實則教育、醫療、休閒和生活上的花費早遠遠超過這些收入,寄養媽媽不是為了一份可觀收入擔任這樣的角色,她們往往有著悲天憫人的胸懷,或如張韻晨,童年也遭逢不幸,進而回饋、善意的延續當時在困境中「被愛」的喜悅。

張韻晨從小失去父母,由阿嬤撫養成人,在經濟困頓下,只能仰賴家扶提供每個月六百元的經濟扶助;一次阿嬤跌倒,她被迫安置在親戚家,有「看人眼色過日子」的回憶;還曾因為覺得參加家扶兒童營隊、被路人以異樣眼光看待是丟臉的,逃家並說了此生最多的謊言,這些經歷讓她對弱勢兒少的心理有深刻體會,所以無論是出身高風險家庭的「小胖」或從原生家庭轉過來的「大女兒」她都願意張開雙手擁抱。

「大女兒」生日那天,張韻晨和先生各買了一雙鞋給她,笑說:「我們沒有忘記妳的生日!妳不是一個人!我們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真的會關心妳。」夫妻倆的體貼讓孩子哭慘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