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郵票認識世界遺蹟】 高麗王朝的佛教文化遺產(上)

文與圖/梁國興 |2016.06.15
2698觀看次
字級
1高麗王朝(九一八~一三九二年),是朝鮮半島古代王朝之一。九一八年泰封國弓裔王被部下王建推翻,建立高麗國,定都於開京,即現在朝鮮境內的開城。二○一四年開成歷史古跡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圖1)名錄,成為朝鮮第二個世界文化遺產。圖/梁國興
4高麗文宗出家的第四個王子義天僧統(圖4)於高麗宣宗二年(一○八四年)去了當時中國宋朝,學習華嚴、天台;回朝鮮後他創立天台宗,並曾經駐錫在開成靈通寺長達二十年。圖/梁國興
5靈通寺(圖5)位於現朝鮮江原道,離開城約十公里,是始建於高麗時代的著名佛教寺廟之一。圖/梁國興
6十六世紀末期,靈通寺在戰爭裡遭受破壞,只剩下佛塔(圖6)、銘刻義天禪師履歷的〈大覺國師碑〉、幢竿支柱等遺蹟。圖/梁國興
7重建工程在兩千年開始,復原了二十六幢建築物(圖7)。二○○五年十月三十一日,靈通寺重建工程竣工。圖/梁國興
8觀音寺始建於高句麗時期(九七○年),在一三八三年擴建。後來在朝鮮王朝的壬辰衛國戰爭時期(一五九二~一五九八年)被日本人焚毀,在西元一六四六年再度被重建。觀音寺周遭風景優美,現存建築有大雄殿和僧房,院裡還有高麗(西元九一八~一三九二年)時期建造的七層石塔(圖8)。圖/梁國興
9觀音寺始建於高句麗時期(九七○年),在一三八三年擴建。後來在朝鮮王朝的壬辰衛國戰爭時期(一五九二~一五九八年)被日本人焚毀,在西元一六四六年再度被重建。觀音寺周遭風景優美,現存建築有大雄殿和僧房,院裡還有高麗(西元九一八~一三九二年)時期建造的觀音窟(圖9)。圖/梁國興
10《直指心體要節》(圖10)圖/梁國興

文與圖/梁國興

高麗王朝(九一八~一三九二年),是朝鮮半島古代王朝之一。九一八年泰封國弓裔王被部下王建推翻,建立高麗國,定都於開京,即現在朝鮮境內的開城。二○一四年開成歷史古跡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圖❶)名錄,成為朝鮮第二個世界文化遺產。

高麗王朝在朝鮮半島維持了近五百年的歷史,一三九二年後才被朝鮮王朝取代。高麗王朝被今天的朝鮮政府認為是朝鮮族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國家。但有些學者並不同意這種觀點,認為朝鮮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國家是「統一新羅」國(六六八~九○一年)。

高麗王朝統一朝鮮半島後,因太祖篤信佛教,造塔建寺,佛教成為高麗的國教後,逐漸轉盛。

宋朝版本的《大藏經》傳入高麗,促進了高麗佛教文化的發展。高麗時代常遭外敵入侵;高麗顯宗二年(一○一○年),在面對契丹人侵略下,為了「祈福消災,鎮護邦國」,開始進行初刻《高麗大藏經》的工程。經過七十餘年後,終於在一○八七年高麗宣宗王在位時完成六千卷的初刻《大藏經》。

初刻《大藏經》在高麗高宗十九年(一二三二年)時慘遭蒙古軍隊銷毀。二十四年(一二三七年),高宗再借助佛力克服蒙古軍入侵,發願重新刻印《大藏經》,歷時十六年;刻成經版八萬餘塊(圖❷)。完成後的六千七百八十卷的再刻《高麗大藏經》保存於韓國伽耶山海印寺的藏經樓(圖❸)。

高麗文宗出家的第四個王子義天僧統(圖❹)於高麗宣宗二年(一○八四年)去了當時中國宋朝,學習華嚴、天台;回朝鮮後他創立天台宗,並曾經駐錫在開成靈通寺長達二十年。

靈通寺(圖❺)位於現朝鮮江原道,離開城約十公里,是始建於高麗時代的著名佛教寺廟之一。十六世紀末期,靈通寺在戰爭裡遭受破壞,只剩下佛塔(圖❻)、銘刻義天禪師履歷的〈大覺國師碑〉、幢竿支柱等遺蹟。重建工程在兩千年開始,復原了二十六幢建築物(圖❼)。二○○五年十月三十一日,靈通寺重建工程竣工。

觀音寺始建於高句麗時期(九七○年),在一三八三年擴建。後來在朝鮮王朝的壬辰衛國戰爭時期(一五九二~一五九八年)被日本人焚毀,在西元一六四六年再度被重建。觀音寺周遭風景優美,現存建築有大雄殿和僧房,院裡還有高麗(西元九一八~一三九二年)時期建造的七層石塔(圖❽)和著名的觀音窟(圖❾)。

《直指心體要節》(圖❿)原名《白雲和尙抄錄佛祖直指心體要節》,在高麗禑王三年(一三七七年),在今韓國清州興德寺用金屬活字印刷技術印製。它比德國的約翰內斯•古登堡在一四五二年至一四五五年間所印製的《四十二行聖經》早了七十八年。這部佛經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古老的金屬活字本。分上下兩卷;上卷已經遺失,下卷則被保存在法國國家圖書館。二○○一年九月被聯合國確認是現存世界上最古老的金屬活字本,並且把它列入世界記憶遺產名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