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藝筆記】 開到荼蘼花事了 (上)

文與圖/陳牧雨 |2016.06.14
6244觀看次
字級
「一從梅粉褪殘妝,塗抹新紅上海棠;開到荼蘼花事了,絲絲天棘出莓牆。」圖/陳牧雨

文與圖/陳牧雨

「一從梅粉褪殘妝,塗抹新紅上海棠;開到荼蘼花事了,絲絲天棘出莓牆。」

這是宋代詩人王琪的《春暮遊小園》,由於詩裡有這麼一句「開到荼蘼花事了」,可見荼靡花一開,意味著春天的花事就結束了!

後來清代曹雪芹的《紅樓夢》裡,就用這個典故鋪排了這麼一段情節︰

十二金釵抽取花名簽的時候,麝月抽到的是荼蘼花,簽上有「韶華勝極」這四個字。因為「開到荼蘼花事了」,荼靡花是春天最後的花,開得最晚。而「花事了」這三個字是雙關語,襲人姓花,襲人出嫁的時候跟賈寶玉說︰「你好歹把麝月留著以便服侍寶釵同寶玉。」可是最後,寶玉出家,不但丟掉了寶釵,也丟掉了麝月,荼靡花就是麝月,「花事了」是指襲人的事情也了了,襲人便出嫁了。

春天是花團錦簇的季節,「韶華勝極」、繁華過盡,自是令人傷感不已!

不過,這種在古書詩裡常提到的花卉,現代似乎很少人提及。然而由於流行歌手王菲的一首〈開到荼蘼〉,又掀起了大家對荼靡花的興趣。不過,由於古籍裡只有文字記載,很少留下圖片,以致眾說紛紜。所以似乎也很難讓人確切知道古人所說的荼靡到底是什麼花?

根據《群芳譜》裡的記載:「酴 ,一名獨步春,一名百宜枝杖,一名瓊綬帶,一名雪纓絡,一名沉香蜜友。藤身,灌生,青莖多刺,一穎三葉如品字形,面光綠,背翠色,多缺刻,花青跗紅萼,及開時變白帶淺碧,大朵千瓣,香微而清,盤作高架,二、三月間爛熳可觀,盛開時摺置書冊中,冬取插鬢猶有餘香。」又說︰「本名酴 ,一種色黃似酒,故加酉字。」

如此說來,荼蘼應是黃色的花。可是南宋詩人陸游〈海棠〉鑒賞詩說:「月下看荼醾,燭下看海棠。此是看花法,不可輕傳揚。荼醾暗處看,紛紛滿架雪。海棠明處看,滴滴萬點血。」既是滿架雪,可見陸游認得的荼蘼是白色的花朵,而且花開時必然是繁花萬點,才會似雪。

宋代陶穀所著《清異錄》也提到:「荼蘼曰白蔓郎,以開白花也!」

根據我所見者,清人陳淏子《花鏡》一書,有文字記載和插圖,文稱︰「荼蘼花,一名佛見笑,又有獨步青,百宜枝,雪梅墩數名。蔓生多刺,綠葉青條,須承之以架則繁。花有三種:大朵千瓣,色白而香,每一穎著三葉如品字。青附紅萼及大放,則純白。有蜜色者,不及黃薔薇,枝梗多刺而香。又有紅者,俗稱番荼靡,亦不香。」依其文所敘,應類似蔓生玫瑰。可惜陳淏子不是畫家,雖有插圖,但不精密,插圖看來與玫瑰無法分辨。

而且,光荼蘼的「蘼」字,就有許多不同的寫法,有「糜、蘼、靡、醾、醿、釄」等。

《花鏡》裡的荼蘼的「蘼」字下面是「糸」,而不是「非」。根據《花鏡》的說法,荼蘼的顏色也是多樣的,未必只有酒黃色,反而是以白色為大宗,間以「蜜色」(即黃色),甚至也有紅色,只是紅色花不香而已。

這也合理,淺色花尤其是白花,沒有鮮豔的顏色,自是需要依靠香味來吸引昆蟲傳播花粉,所以豔紅的花朵大都無香。

綜觀古人的說法,荼靡花應該是一種多花、攀藤而且以白色為正色的的蔓生玫瑰,只是以荼蘼或酴醿為名,似乎更讓人增添了對此花浪漫的想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