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右)創立「滴滴出行」,成功打開國際市場。
文/石詠琦
晚上九點,深圳高鐵站等計程車的人群人山人海,這裡的等車道分成綠色通道和紅色通道,綠色是通往關外的,紅色是一般出租車,出口處被數以百計的「滴滴」、「Uber」、「順風車」、「拼車」、「專車」等等停滿這些所謂的「軟件」司機,讓正規出租車根本進不來,所以,旅客下了高鐵全都傻眼。
自從企業家柳傳志的女兒柳青創立「滴滴出行」,這幾年大陸的出租車業者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往各大城市出租車業者是一家獨大(例如北京的金銀建),一夕之間,街上每個人都可以當起小黃(大陸稱出租車為小黃),加上Uber和其他各種類似的手機軟件,叫車便宜又有樂趣, 又能及時,多數乘客樂此不疲。
Alvina就是典型的用戶,前幾年,她的公司養車養司機,沒多久,她把車賣了,司機也退了,決定與一家出租車簽約,隨時可以讓對方去載客人或者送自己上下班,現在連簽約的出租車也退了,因為用手機叫車更加便宜又能機動化。
拼車除了便宜還有一種樂趣,微信裡經常看到乘客誇讚自己運氣好,遇見一個帥哥,車上聊的開心,幾乎不想下車,這已經違反了以往要搭車去某地的司機與乘客關係,變成進一步的社交工具。
傳統出租車公司當然也不甘示弱,近些年都開發了自己的APP軟件,標榜著正規司機有保障、比較安全。
此外,這些業者還不斷的透過各種媒體呼籲政府, 要監管這些如雨後春筍一般出現的「假」小黃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