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目前許多大學如上海交通大學等,也都設有自己專門的MOOC平台,讓學習與教學都提升不少便利性。(圖/張淑伶)
文/林亭儀、張淑伶、楊明珠
MOOC發展路上 德國產學界都不缺席
大規模網路免費公開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簡稱MOOC)於二十一世紀初興起,最初在美國萌芽,發展至今規模越來越完善、幅員越廣,德國學界及業界在數年間也陸續推出屬於本土或是「歐洲在地」的MOOC平台。
MOOC平台發展蓬勃 還能取得學分
總部設在美國加州的Coursera是全球數一數二知名的MOOC平台,有一千五百多堂課程及一百四十個合作夥伴,德國一流的慕尼黑大學及理工大學都在合作之列。透過這個人數超過一千七百萬的平台,提供量子光學、計算機科學、商學、藝術、材料科學、生物學、哲學及數學等相關課程。這些課程多以英語授課,部分課程更提供中、英文字幕。
OpenCourseWorld是德國另一具有系統的MOOC平台,提供的課程領域多元,可透過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收看,課程免費且可以自由報名,唯需要取得結業證書時,每堂課需繳交規定之費用。
自德國發跡的iversity.org則是「歐洲在地」的MOOC平台,二○一三年十月上線,與許多個別教授及歐洲大學合作推出「何處都能學習」課程,以英語、德語授課,也有提供俄語等其他語言。使用者必須付費,是唯一符合歐洲學分互認體系(ECTS)的MOOC,部分課程給予學分。課程包羅萬象,使用人數已達六十萬人。
德國電腦雜誌「晶片」(Chip)二○一四年將OpenCourseWorld、Coursera與iversity共列為德語區三大優良MOOC。
工業大學在德國MOOC發展路上,也沒有缺席。包含卡斯陸理工學院(Karlsruher Institut für Technologie)、慕尼黑理工大學(TU München)、亞琛工業大學(RWTH Aachen)、德勒斯登工業大學(TU Dresden)在內的「德國理工大學九校聯盟」(TU9)更是攜手合作,針對德國以及國外學習者,推出英語授課的MOOC@TU9平台,邀請各界人士探索德國卓越的工程學及自然科學。
線上事業訓練 軟體公司推MOOC獲獎
設在布蘭登堡邦(Brandenburg)首府波茨坦(Potsdam)的哈索普萊特納研究所(Hasso Plattner Institute)二○一二年九月推出openHPI教學網路平台,開放大眾免費報名。以此為基礎,德國軟體大廠思愛普公司(SAP AG)在二○一三年五月推出openSAP平台。除了傳統數位學習的模式,更把久經試驗且受信賴的教室概念應用在線上教學。
openSAP課程是以影片授課、投影片及講義等輔助教材和自我評量組成。學生必須繳交作業,結束則有期末考試,要取得證書,必須繳交作業湊足分數。平均每周授課九十分鐘,加上自修及作業,完成一堂課每周約須投注四到六小時。
思愛普公司是首批採用MOOC做事業相關訓練的企業,openSAP平台憑著優異辦學績效,二○一四年二月獲英國「學習與表現研究院」(Learning and Performance Institute)大獎創新學習類銅牌。二○一四年十一月,openSAP平台上已經有十六萬名用戶,課程報名次數為四十七萬五千次。
去年難民湧入德國,不僅得應付融入社會的諸多難題,也為德國社會帶來一大課題,有鑑於此,openSAP平台推出免費的線上德語師資培訓課程,期盼透過教授語言幫助難民融入社會。
人人都可讀東大 日本「gacco」受歡迎
MOOC於二○一一年從美國開始興起,但對日本民眾來講,門檻過高,因為授課內容多以英語教學,習題等也需以英文回答。眼見世界上MOOC陸續開設,日本也有危機感,思考如何迎頭趕上。二○一三年「gacco」研議成立,成為日本版MOOC。
十分鐘課程 方便通勤族
「gacco」日文發音近似「學校」,由日本最高學府東京大學、慶應義塾大學、早稻田大學等課程放在線上供人學習。
日本最大的行動通訊經營廠NTT docomo公司與NTT知識廣場於二○一四年二月推出「gacco」,聯合提供日本第一個大規模公開上線講座服務。去年八月,NTT docomo將NTT知識廣場納為子公司,並將其改為「docomo gacco」,「gacco」的經營事業基礎更為強化。
另一方面,日本多所大學、企業於二○一三年也成立推動「日本公開網路教育推動協議會」(JMOOC),兩者合作下,二○一四年四月「gacco」正式開講。
「gacco」提供陣容堅強的課程,不論是學生或一般人士,都可透過電腦、手機、平板電腦等,不限時空免費聽講。打頭陣的「日本中世的自由與平等」課程,由東京大學本鄉和人教授主講,共有二萬人報名上課,其中百分之十八人數成功修畢課程。
經營「gacco」的NTT docomo智慧生活商業本部主管伊能美和子表示,「超越世代的新學習環境已形成,隨著社會的高齡化,這是打造新日本的一步。」
「gacco」在開課前三個月開始招生,要報名課程,首先要登記為會員。每堂課約十分鐘,平均每周播放十部左右,方便上班族或學生通勤時利用空檔時間,課餘也可與其他人透過電子揭示板討論課程。
一門課程約四周,有的教授最後會出習題,要求學生交報告,如果成績好的學生,可獲得修業證書,但這不等於是大學所承認的學分。
聽講反應佳 滿意度九成
截至去年八月止,JMOOC共開設四十四堂課,登記會員約十四萬人,平均每人聽講二點八堂課,聽講人次約三十九萬人。
與「gacco」相關的網站顯示,聽講生滿足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且上課年齡、職業分布極廣。一位三十八歲的受訪者認為,這是能學習許多人文知識的寶貴地方,家庭主婦肯定,在做家事和育兒的空檔之際,可以學習自己喜歡的知識;上班族指出,課程內容可以運用於工作上,六十四歲已退休的男士則表示,很久沒能好好地上課,覺得學習是很快樂的事。
目前「gacco」的線上學習者高中生少,有必要設法吸引更多人,以達到開設一百個講座、登記報名人數達一百萬人的目標。此外,為了提高修業證書的價值,「gacco」經營單位正研議如何與企業的人事考績評等、新進人員錄取標準等做連結。
JMOOC目前公認的網路課程平台除了「gacco」之外,還有網路學習公司所提供的「Open Learning」、日本放送大學(類似空中大學)的「OUJ MOOC」等。JMOOC認為這些平台有必要思考如何因應學習者多樣性需求,開設滿足各領域的多樣化課程。
JMOOC理事長,也是放送大學學園理事長的白井克彥表示,現在只是為打造「人類社會知識的基礎」踏出第一步而已,要創造每個人都可自由受高等教育的社會,今後才正要開始打地基。
中國「慕課」蓬勃 盼弭平教育資源不均
看過印度電影「三個傻瓜」的人,可能會對其中一幕有印象,主角對一名窮小子說:「想上學,需要的不是學費,而是一件制服。」其實,透過網路的課程資源,連制服都不必,就可以聽到大學課堂內容,還不受時空限制。
免費自由又方便 要你愛慕上課
MOOC的直譯是「大型開放式網路課程」,在中國大陸,也被稱作「慕課」(台灣稱為磨課師)。相較於傳統學校教育,慕課更強調學習的主動性「自己愛慕上課」。
大陸目前有幾家比較大的慕課網站,去年中上線的「中國大學MOOC」是其中之一。是由大陸入口網站「網易」承接中國教育部「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後,與其他網站合作推出的慕課網站。
網易的CEO丁磊說,做「慕課」並不會賺錢,但他「不計回報打造中國的線上教育生態圈」,因為大陸的教育資源分配不平等,優質化教學內容很少,教育文化還需要改進。
目前,「中國大學MOOC」有七百多個課程,涵蓋北京大學等五十六所大學,其中包含了台灣的清華大學。非學校機構如微軟亞洲研究院也在此提供課程。這些課程主要來自過去大陸教育部指定的開放課程錄影,以及目前各校自主提供的慕課課程錄製。報名上這些課完全免費。除了上課,老師也會參與論壇解答學生的疑惑及批改作業。
「中國大學MOOC」的產品經理唐先生表示,一年半以來,已有七百萬人次報名課程。不過,實際上完課或參與作業的,應該遠低於此數據。
設評量頒證書 線上課程履歷能加分
為了增加「慕課」的含金量,「中國大學MOOC」頒發結業證書和傑出證書兩種。證書上會有授課老師的電子簽名,這張證書雖然不能直接在大學教育裡當作抵課或就學證明,但已獲得大陸一些求職網站包括Linkedin(領英)認可。
MOOC的初衷可能只是將大學課程公開與大眾分享,不過,現在的慕課網站做得更多,模擬真實校園裡的機制。如果不需要證書,上「慕課」的心態其實更自由。
目前這個平台的使用者仍然以大學生為主;透過「慕課」,大陸各地的大學生都有機會聽到一流大學的課。許多知名大學如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都設有專門負責MOOC的單位,因為這有助於推動學校的影響力,線上課程也能讓學校老師在教學應用上更具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