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課程 上 今天, 你讀台大了嗎?

文/鄭崇生、唐雅陵、許秩維 |2016.04.10
2264觀看次
字級
交大統計簡單學線上課程吸引兩岸3500多人上課。(圖/唐麗英)
師大線上華語文教學發表會上,外籍學生透過網路學習寫中文。(圖/侯永全)
2012年6月,州立聖保羅大學(Unesp)首先在巴西推出MOOCs,提供網路使用者免費的學習資源。(圖/中央社)

文/鄭崇生、唐雅陵、許秩維

美國MOOC創商機? 實體校園仍屬主流

加拿大中部曼尼托巴省的農場主人芮默(Matt Reimer),透過大規模網路開放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MOOC),修習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電腦工程學科,成功開發出收割機無人自動駕駛應用程式,讓家族經營的農場改頭換面,成為MIT自我推銷遠距網路學程成效的最新案例。

跨越國界

名校修業不是夢

紐約時報將二○一二年評為「MOOC元年」,美國的E-learning服務提供者如雨後春筍般出現。Coursera、Udacity、Udemy和EDX等平台業者和美國的頂尖大學合作,除開放免費課程外,也提供各式修業認證的有價課程。

早在一九九九年,MIT就開始製作開放式課程,但僅在校內供MIT學生使用;開放的MOOC興起,美國史丹佛大學可算是先鋒之一。

二○一一年,史丹佛大學斯讓(Sebastian Thrun)和諾芬(Peter Norvig)教授嘗試網上公開教學「人工智慧導論」,全球上萬學生註冊。

二○一二年,斯讓離開校園創立Udacity教學資源數位化平台,史丹佛兩位教授也成立Coursera。這些非營利組織網站,從提供網路公開課程起家、到現在各名校也經營各式可頒發修業認證的課程。

遠距科技

難取代人際互動

開放式課程後來走向付費制的專業課程,成為學校的另一收入來源管道。以史丹佛為例,作為當地網路及科技業者人才的教育搖籃,專門開發「網路安全」的研究課程,學生在三年內修課完畢並達到一定成績後頒發網路修業認證。

這讓在職進修者可以「隨時想學就學」。在美國注重專業技職證照「學力」而非「學歷」的社會中,MOOC得以走向商業化、發展成為新興產業。然而,美國西岸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曾從MOOC電腦課程學生中,挑選成績優異者推薦給Google、微軟等企業,這些優秀的「MOOC畢業生」並未留在企業中。

分析認為,這些畢業生投入職場,面臨專業思考、領導力甚至是人與人的合作,不單只靠在螢幕前勤讀數位化的知識。以人為主的社會、以人才為核心的企業競爭力,最終還是要回歸人才的特質才是關鍵。

MOOC讓高等教育學習不再遙不可及,但遠距的數位教學可視為高教的補充,要取代實體校園的學習生活,在美國,目前還未成氣候。

交大自建平台 拓展中文教學版圖

網路科技的發達,不只帶來生活上的便利,也席捲教育界,MOOCs更因雙向互動成為教育新浪潮。台灣不落人後,由多所大學參與的「ewant育網」開放教育平台,也積極搶進MOOCs市場。

五校共設磨課師

課程教育部把關

二○一三年由兩岸五所交通大學共同發起、台灣交通大學負責建置的「ewant育網」開放教育平台,目前已有五十五所兩岸的大專院校參與,是目前國內最大規模且由學校成立的磨課師平台。

交大早從二○○七年就開始推動開放式課程,該校高等教育開放資源研究中心主任李威儀表示,看到磨課師的發展潛力後,曾考慮直接加入既有平台,但為掌握主動權和蒐集網路巨量資料的管道,決定自己建置平台,也避免在網路中文教學領域上被邊緣化。

為了讓磨課師在台灣普及並深化,教育部從二○一四年推動磨課師計畫,補助各校建立磨課師課程,學校為建立口碑,打造最好的課程師資,在學校、教育部的把關下,磨課師課程的品質自然不在話下。「ewant育網」成立一年多,使用人數已超過五萬人,其中三分之一是中國大陸使用者,雖目前成效不錯,但還有很多努力空間,尤其大陸高教人口是台灣的三十倍左右,希望未來繼續擴大對大陸的影響力,提高海外使用者。

實體認證提升公信

拓業界版圖創商機

「ewant育網」也和空中大學合作,在全台考點舉行實體認證評量,透過實體認證考試建立公信力,可讓磨課師開啟更多發展可能性,例如結合跨校選修通識課程,也可以和公司團體合作,將磨課師運用在教育訓練上。

「要長期發展磨課師,就需要好的商業模式」,李威儀指出,學校並非營利單位,仍需一些持續性經費投入才能經營。在不希望影響使用者免費學習權益的前提下,針對機關、團體提供額外服務並收取部分費用,就成為比較可行的方式。

李威儀表示,學校若將磨課師運用在通識課程上,可讓各大學節省開設通識課程的人力,學生也可跨校選課,再透過實體認證考試來取得學分,平台還可提供學生學習履歷追蹤;另外也可配合公司團體客製化,將磨課師運用在教育訓練上,讓員工自行選擇時間進修,再透過實體測驗成效,作為績效考核根據。

李威儀表示,磨課師不只適用在學校教育,對於終身教育更有巨大影響。在如今高齡化、工時長的社會,更可讓投資報酬率倍增,對國家未來整體發展有更大助益。

聖保羅大學首推MOOCs 起步階段仍待普及

美國史丹佛在二○一一年率先採用「大規模開放線上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簡稱「磨課師」MOOCs),課程吸引全球十六萬人。今天,MOOCs主要平台之一Coursera集合了史丹佛和哥倫比亞等六十二所學習機構,使用者超過四百萬人。磨課師的奧祕在於它是開放共享的課程,不須甄試、無論程度,通過遠距任何人都可參與學習,而且完全免費。

註冊多完成少

旨在促進教育普及

巴西州立聖保羅大學(Unesp)在二○一二年首先推出MOOCs開放平台Unesp Aberta,對巴西及世界各地網路使用者提供免費大學、進修課程及教學資源。這些教材以知識範圍或主題分類,無認證或教育輔導。

Unesp Aberta結合大學出版的一百九十六本學院文化電子書及數位圖書館資料庫,目前註冊已超過三萬七千四百人,瀏覽逾一百六十萬人次。平台上所提供七十種課程內容,包括人文、理工、生化、講義、動畫、作業、文章和錄影教學等。

隔年六月,聖保羅大學再與巴西規模最大的線上高等教學網站Veduca合作,首先推出兩個有認證的MOOCs課程,任何人都可以通過該網站學習,惟欲獲取認證必須參加現場考試。線上課程推出兩星期後,註冊人數即超過萬人。目前已有逾二十個國內外知名大學與Veduca合作,提供二十一個知識領域、三百多個免費線上課程,註冊人數超過八十萬人。

美國賓州大學教育研究所(Penn GSE)指出,學生對MOOCs的參與度不高。雖然通過網路的開放課程旨在將知識免費帶給廣大的群眾,但課程只有約百分之四學生完成所註冊的課程,百分之五十完成一半課程。

巴西的情況也差不多,二○一三年在Unesp Aberta 上註冊的四百名學生,只有約二百人完成學習。不過,大學遠距教育小組主任史溫森(Klaus Schlünzen Jr)表示,MOOCs課程儘管流失率高,成果仍算不錯。況且,這也是讓大學抵達聖保羅內地小城市和偏遠地區的機會。

使用者多元性

老奶奶也來練腦力

二○一三年,巴西《高等教育報》(Jornal da Educação Superior)訪問一百零三名在MOOCs課程授課的老師,每位老師平均花一百小時準備教學內容和錄影。課程開始後,平均每星期花八至十小時參加線上討論和上傳教材。

巴西的MOOCs還在起步階段,儘管巴西是全世界開放線上課程使用人數第三多的國家,僅次於美國和印度,仍稱不上普及。

聖保羅天主教大學遠距教育小組主任馬塔(João Mattar)認為,MOOCs是極正面的學習經驗,因為學生有機會免費上師資陣容最佳的課程,而且使用者非常多元。以馬塔教授的葡文課程為例,雖授課對象主要針對需要加強葡文能力以考大學的高中生,結果除了本地學生外,也吸引到外國人,甚至有一名八十一歲的老太太,只是為了鍛鍊腦力而註冊課程。

本版專題節錄自

《全球中央》雜誌

二○一六年二月號

http://www.cna.com.tw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