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亞案引發兩岸對主權、司法管轄權的爭議,也使得台灣詐騙集團行騙天下的醜陋行徑曝光。嚴刑重罰或許可以稍稍壓制詐騙集團囂張氣焰。電信詐騙集團如此猖獗且日益壯大,必須從源頭防治,除了加強反詐騙教育,避免民眾受騙,還必須防範學校中輟生被吸收成為詐騙集團的生力軍,才能洗刷台灣淪為詐騙王國的汙名。
近年來電信詐騙案嚴重干擾民眾生活,詐騙劇本五花八門,從假冒檢察官辦案、國稅局官員查稅到設計綁架案等。受害者包括退休老人、宅男工程師、大學教授、研究員等各行各業,許多受害者因畢生積蓄被騙光而走上絕路。
在利之所趨,詐騙集團開始向海外擴散,遍布各大洲,詐騙市場也拓展到大陸與東南亞。依大陸公安部統計,自二○一一年以來,大陸電信詐騙案平均每年增加率高達百分之七十,詐騙金額每年逾百億元人民幣,去年更暴增至兩百二十二億人民幣(相當新台幣一千一百億元)。大陸估計,台灣有將近十萬人從事電信詐騙案,騙取大陸民眾。
然而,要遏止電信詐騙案,把這十萬人通通抓起來,問題就解決了嗎?當然沒這麼簡單,這不僅做不到,也不切實際。
該檢討的是,為何詐騙集團愈來愈猖獗,抓不勝抓;為何有這麼多年輕人甘願以身試法?這些年來政府進行許多反詐騙宣導工作;為何還有這麼多人受騙?
詐騙集團令警方防不勝防,很大原因是把機房設在海外,讓辦案人員難以追查,而且個資外洩更是個嚴重的問題。民眾接到詐騙電話,對方直呼其名,並且知道家中親屬關係與稱謂,顯然事先經過演練,演技逼真,把被害人騙得團團轉。
這些詐騙集團輕易取得民眾個資,究竟從那些管道取得,該如何防堵漏洞,迄今未見主管機關提出有效對策。
其次,詐騙集團經常從青少年經常聚集的網咖、電玩場所吸收中輟生或逃家逃課的青少年,加以威逼利誘,訓練成為詐騙集團成員。由於在學校沒有成就感,對未來也沒有方向感;這些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就這樣淪為罪犯,毀了大好前程。
對於這些徘徊網咖等場所的中輟生,教育單位或民間組織應該多花點心力關懷。設計不一樣的課程把這些青少年拉回正軌,否則他們很可能成為黑幫或詐騙集團吸收的目標。
面對這許多從海外各地發動的電信詐騙案,除了嚴刑重罰之外,政府、企業與民間非營利組織必須多管齊下共同合作,例如把常見的詐騙手法編輯成小冊,或透過戲劇方式向各社區的老人、婦女團體,甚至教會等進行宣導,或許能有效把反詐騙的訊息傳遞到每個家庭。台灣要洗刷詐騙王國的汙名,不能單憑抓歹徒了事,因為這些人被判刑後,有人甚至在牢裡學到更精進的技術,出獄後從操舊業,讓檢調單位疲於奔命;正本清源之道是嚴加防範個資外洩,同時加強對中輟生的關懷,避免更多青少年誤入歧途。
更應注意的是在修法嚴懲之外,更應該泯除「我群」與「他者」不當的自私心態,務必以同理心區別善惡,「他者」受害,亦是「我群」受害。不可因被害是「他者」就不去懲罰犯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