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巨蛋蓋不蓋,拆不拆,在台北市長柯文哲和建商遠雄幾次過招拉鋸後,仍無定論。其間,柯文哲不只一次打臉自己的副市長鄧家基,否決他與遠雄之間的談判協議。柯文哲的行事風格,外界逐漸有了更多的認識,於他自己,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但台北市的建設,還有多少時間與本錢,經得起這種荒謬劇式的「柯氏邏輯」翻騰,這才是台北市民最關切的。
大巨蛋是柯文哲一上台就鎖定的所謂「五大弊案」之首,一年多來,從大底與主體結構、疏散動線、量體大小,到周邊商場規畫等,幾乎所有重要硬體與軟體項目都被拿出來重新檢視。台北市政府自稱,是出於安全考量才鉅細靡遺的檢討。果若如此,是市民之福。問題是,至今看不到北市府拿出足夠的證據,能讓遠雄心服口服的修改設計。而遠雄愈來愈不甘示弱,完全沒有「臣服」的意思。
如今終於走到攤牌的地步,雙方解約看來是躲不掉的雙輸結局。但事情並不是說一句解約就結束了。遠雄要求,台北市府如果提出解約,就請鑑價買回去,目前傳出的金額是三百七十億。解約後,位於台北市精華區的這個龐然巨物半成品,又該如何善後?大巨蛋停工已八個月,主體部分已見生鏽或出現裂痕,即使能修復,也是額外的支出。這些時間與金錢、資源的浪費,是不必要的。
從過去的發展軌跡看來,台北市府與遠雄之間的爭議,訴諸專業討論的部分少,反是市長柯文哲意氣式的批判多。連「一身酒氣」這種極不尊重、捕風捉影的話,都能草率說出來,對於解決大巨蛋爭議毫無幫助,徒增雙方惡感而已,終於要分道揚鑣。
台北市面臨的大型公共建設案解約的例子,還不只大巨蛋一項而已。日前也傳出,南港機廠聯合開發案也遭台北市府主動叫停解約;並可能要付出三億餘元的解約金。解約原因,主要是台北市府對該塊用地「另有用途」。如果因「另有用途」,就可以把進行中的建案叫停解約,然後由市民埋單賠錢,天下有這種施政方式嗎?市民至今沒有看到南港機廠聯合開發案解約的詳細說明,也沒有看到所謂「另有用途」的規畫與可行性評估。一個案子就這樣要消失在柯市府的手裡,讓人不禁要問邏輯與理由何在。
柯文哲市長自上任以來,至今沒有看到什麼有意義的的建設案;最多是拆了公車道、北門高架引道,加上一些與小民爭利的優惠取消。但這些以「使用者付費」之名取消的優惠,為數甚微;和大巨蛋可能的三百多億比較,根本不夠賠!
台北市是國家的首都,是一個國際化的都市,她的發展與建設需要長遠的眼光與紮實的規畫。不是市長一人拍板,缺乏專業基礎的決定。柯市長的當選是素人政治的奇蹟,但市政治理是否也能靠素人竟其功?我們衷心希望答案不會是否定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