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間 談教養對人的意義

文/陳復(宜蘭大學博雅教育中心主任) |2016.04.15
2677觀看次
字級

蘇曉康與王魯湘合著的《河殤》裡,有這麼一段話:「人的素質是落後概念的本質。」

意思是說:國家落後與否在國民素質。內涵是說,影響國民素質最癥結的內涵是教養,國民沒有教養,國家即使在物質層面有高度發展,國民沒有精神的高度來省察與掌握物質,國家依舊無法擺脫落後,臻於富強。

十五世紀馬丁路德說過:「國家興盛不在於國庫殷實、城堡堅固、或公共設施華麗,而在於公民的文明素養,也就是人民所受的教育、遠見卓識、品格高下。」

會讀書與有教養不能畫成等號,現行學校教育只教人專業知識,不管人該具備的素養,如果只塞滿片段的知識,卻被這些知識塞住視野,可預見知識的半衰期不過只有兩年左右,人很容易被淘汰,人懂得學習態度與學習方法,一輩子受益。

每天層出不窮的社會亂象,充斥報章媒體,各種違背倫常的親子相殘事件,令人怵目驚心,撇開媒體炒作不談,發生這些事件的背後固然與經濟、環境或社會因素有關,但不容否認,我們的教育未重視學子面對生命的態度。

《論語.學而》篇記錄子貢問孔子說:「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貢意指人如果貧窮,卻不諂媚待人;或物質很富有,卻不驕傲待人,這是否是合宜態度?孔子回答:「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意思是稱讚子貢講的固然不錯,但還不如貧窮卻保持快樂,富有卻擁有禮節來得更好,這是孔子面對生命的態度,經過反省的態度就蘊含著教養。

為什麼教養如此重要?當人擁有正確的生命態度,就知道如何掌握基礎知識與應用知識,人沒有正確生命態度,待人處事就出現偏差,更會將掌握的基礎知識與應用知識,發展出錯誤的人事關係。

常見的智慧型犯罪,就是顯著例子,譬如被南韓政府授與「首席科學家」榮譽的首爾大學教授黃禹錫,因龐大利益誘惑,聲稱培育十一枚不同胚胎幹細胞,捏造試驗結果,西元二○○四年至二○○五年,在國際聞名的《科學》雜誌發表論文,誇大幹細胞實用化的可能性,收取二十億韓元(約台幣五千五百萬元)研究經費,結果被踢爆做假。

兩位女性研究人員,涉嫌提供卵子讓黃禹錫團隊研究,違反國際醫學倫理,這個案例顯示當人的生命態度出現問題,就可能將掌握的基礎知識與應用知識,發展出錯誤的人事關係,不可不慎。

教養如此重要,我們該如何教養內涵呢?已不再是傳統道德訓誡這麼簡單,涉及對這個世界的認識與理解,並維護世界的永續發展,學校教育須將內含「單一價值性的道德教育」轉型為「多元認知性的生命教育」,這並不是價值中立,而是在不傷害生命的前提下,藉由承認價值多元,提供每個人(包括自己在內)適合的出路。

教養的重點應放在認知每個人為何會如此不同,從認識生物多樣性的角度,培養學生開發潛能,覓出適合自己的生命內涵,不再只是告訴學生共同朝向單一價值。

由這個角度架構國民素養有關的機制,是比較符合宇宙實相的做法,因為這種型態的教養,需要含攝相當程度的知識系統,使得科學教育與生命教育深層結合,透過認識知識系統的內涵,完成人格的型塑,展開成己達人的生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