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上百家媒體與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調查一年後,公布震驚全球的「巴拿馬文件」。巴拿馬一家律師事務所四十年來,幫兩百多國商業大亨及一百四十名政界人士和官員設立離岸帳戶,十幾位現任和前任領導人也赫然在目。
「海外藏富」文件洩漏,並非第一次。ICIJ幾乎每年發布報告,且總能見到「常客」。他們都很富有,且都想隱藏財富。紐約時報二○一三年報導:「離岸金融帳戶洩漏,全球富人恐慌。」當時有兩百五十萬份文件曝光。
這次「巴拿馬文件」被比擬為震撼彈,是因揭露多達一千一百五十萬份文件,規模龐大,前所未見。超過維基解密公布的美國外交秘辛,及美國前國安局雇員史諾頓爆料的一百五十萬份。
這份文件曝光還有其重要意義,就是許多國家正雷厲風行反貪,而政府領導人本身或其家屬、親信被捲入。英國首相卡麥隆推動杜絕逃稅,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強力打貪,其先父及姐夫(地產開發商)分別出現在文件中。
常客不知「收斂」,有其道理。二○一四年,ICIJ發布的報告中,中國權貴大量設離岸公司,資產達數十億美元。美國凱威萊德律師事務所表示:「推行這種做法的是我們外國人,因普遍對中國的規則與法規感到不安。」北京也允許投資者透過離岸投資平台,持有互聯網巨擘百度和騰訊等的股分。
在很多情況下,開設離岸銀行帳戶並不違法。但它可以用來洗錢、避稅,及隱藏個人在某個公司的股分。罪犯也喜歡透過這種方式洗錢,各國貪官汙吏更可將資金藏在國外。
法國總統歐蘭德的密友,競選財務主管雅克.奧吉耶二○一三年被揭露,在開曼群島有祕密帳戶。他在否認數月後,鬆口說「我可能有些不謹慎。」歐蘭德極為難堪,因他正打算實行稅率高達百分之七十五的富人稅。
歐洲多國實施撙節政策,但富人及有後台的人在離岸金融中心幫助下逃稅,助長腐敗,加劇經濟困難。這使大眾更加憤怒,因為他們被要求節儉度日,卻發現有些富人和有關係的人「按不同的規則辦事」,獲得巨大利益。
愈來愈多公司與企業家富可敵國,貧富差距愈來愈懸殊,民怨日益強烈,仇富情緒蔓延全球。全球對富裕階層的敵意,正重塑歐洲、美國、中國的政治局勢。關鍵是,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中增稅是否可行。
各國政府打貪,課徵富人稅,造成部分富人「出走」。英國首相卡麥隆曾提議,鋪開紅地毯歡迎因高稅率而逃離法國的人。海外藏富縱然未必非法,但總有「見不得人」之嫌,與犯罪更只是一線之隔。「巴拿馬文件」揭開史上最大的國際逃稅網,美法德紐澳等國已宣示,將對涉嫌者展開調查。
丹麥以高稅率聞名,逾半數人要繳百分之六十的所得稅,稅收占國內生產毛額四成八,全球最高。自一九七三年「幸福調查」以來,丹麥多次高居全球榜首。丹麥人喜歡過簡單生活,認為與其買房買名牌,不如貢獻給國家,用於社會福利。
富豪們努力累積幾輩子也花不完的錢,累積的只是「數字」而已。其實這次的全球震撼,各國若能通力合作,讓查稅「全球化」,讓各國大戶無法遁逃於世界,將會是社會正義落實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