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戰火不斷,有些美國人把禍因歸咎於歐巴馬,譴責他沒有盡力擊潰伊斯蘭國(IS);是軟弱、置身事外的領導人,放任國際事態失控。有人甚至把歐巴馬稱為「投降總司令」。
在東亞地區,釣魚台問題造成日本與大陸關係緊張。南沙群島主權爭議,則使大陸與東南亞國家關係僵持。日本媒體指出,歐巴馬對華外交軟弱,讓中國得以在南海部署導彈,是中國看透美國希望透過對話解決問題。
「透過對話解決」是理性作法。美國近日再派航空母艦戰鬥群赴南海,主要在宣示,是對話的一種。美國與東協達成共識,亦復如此。日媒批評歐巴馬,所謂「航行自由」並未超出「自我滿足」的領域。顯然,日本希望美國更強硬。
但歐巴馬倡導國際合作主義,早已表示美國不是世界警察。近年美國民調,民眾支持在國際事務「置身事外」的比率是七十年來最高。愈來愈多美國人轉向不干涉主義,厭倦美國充當「解決問題能手」的角色。
中國從經濟崛起,國際政壇崛起,到近來的軍事崛起,與美國形成大國對峙。日本因地緣接近,威脅感日深。但大陸外交部長王毅說,中國不會取代美國,也不會成為另一個美國。他強調中國人沒有多少擴張的基因,也沒有多少當救世主的衝動。
王毅提到修築長城,是守勢而非進擊的軍事部署。中國對外戰爭基本上沒有離開「大中國範圍」,僅極少次揮兵中亞。而大航海時代,歐洲人每到一處就建立殖民地,軍事征服,不乏大屠殺。中國鄭和下西洋僅宣揚國威,從無攻伐,占地為王。
有人擔心南海爭議演變為軍事衝突,但儘管各方擺出強硬姿態,實則包括美日在內,誰也不願輕啟戰端。
美國半個多世紀來,在大亞洲地區打了五場仗,只打贏二次大戰。韓戰、越戰、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四場都顏面無光。美國近年高喊「重返亞太」,但美國有多高意願在亞洲打第六場仗?尤其面對中國,連藉口都不充分。
王毅日前訪美時表示,有人擔心中國是美國主要對手,可能有一天要取代美國。這種戰略互不信任很危險,「會把小問題變大問題」,亦即無事生波。美國的基本心態,其實仍存有「黃禍」觀。
「尋隙」是日本對中國的基本心態。尋隙是指尋事挑釁,從台灣南部原住民牡丹社事件,到蘆溝橋事件挑起八年戰爭,日本都循此軌跡,對中國蠶食鯨吞。中國發展太空科技,日本提醒美國應早結盟,預防未來的太空戰爭。這種冷戰思維,不會存在中國人心裡。
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院長王緝思指出,中美之間是複雜的大國關係,每個交往層面都是既合作又有矛盾,美國主要關注中國挑戰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王毅指出,中國人均所得仍低,未來仍會將重點放在經濟,放在自身發展。換言之,不但美國此刻沒本錢打仗,中國也不想浪費這個本錢。
美國好當世界警察,中國無此意圖。王毅說中國不干涉別國內政,這在歷史上有跡可尋。東海、南海問題,台灣都沾上邊,如何在大國間周旋、對話,應先理解這些大國的基本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