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四要 文/星雲大師 |2016.04.09 語音朗讀 65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一來一往交流溝通 人與人有了交流、有了溝通,才能相互了解,促進感情,彼此才能和諧相處。 一聲棒喝參破疑情 棒喝,是禪宗的專有名詞。過去一些擅於教學的禪者,不一定要用柔軟語言、開示說明,只要霹靂一聲棒喝交施,不但能讓學人當下心開意解,甚至還能讓他開悟。看似體罰,其實是一種大慈悲,一般不夠資格的學生,是不容易得到老師的棒喝。圖/資料照片 一歲九遷有做有為 這句話比喻工作一帆風順,一年之內獲得九次的升遷。星雲大師常勉勵青年,一個人要想有所作為,必須堅持理念,年輕時就要將基礎打好。如何獲得成功的人生?對生活,要樂觀進取;對工作,要勝任愉快;對事業,要精進持恆;對未來,要充滿自信。 科學家不斷研發汽車、冷氣、冰箱、電視等用品,可以說今日是一個科學昌明、物質發達的時代。相較於增進人生享受的創造發明外,也有很多的學者、知識分子,提出比物質更重要、對大眾更有利益的主張,如交流、溝通等,這在人際關係上是很重要的。人與人有了交流、有了溝通,才能相互了解,促進感情,彼此才能和諧相處。因此溝通有以下四個要點:第一、要放下成見:人際間的溝通,不可以用個人的成見來對談。你有了設限、有了成見,就難以協調了。等於杯子裝滿了水,其他的水,自然倒不進去;也好比路上的柵欄,有了阻礙,往來就難以通暢。因此。與人溝通前,要能先放下成見,沒有設限,讓彼此間都能感受對方的誠意,雙方就容易達成共識了。第二、要專注聆聽:如何有效的與人溝通呢?很多的人,看起來是溝通,卻只是口沫橫飛地發表己意,別人一點開口的機會都沒有,也不顧對方的感受與困難,如此哪裡是溝通呢?溝通時,要注意聆聽別人的意見,多聽他說的道理、重點、需要在哪裡?能夠善聽、諦聽,聽得出對方真正的意思,才達到溝通的效果。第三、要雙向交流:所謂溝通,並不是皇帝下聖旨,也不是長官下命令,更不是各抒己見,各自表述。溝通是要彼此交換意見,開誠布公地把自己的思想、觀點、需要,傳達給對方,這才是雙向交流。如果溝通不良,相互叫囂、批評、指責,弄得疑雲密布,彼此我執、法執,不願放下各自的利益,不肯相互退讓,那自然只有不歡而散了。第四、要皆大歡喜:溝通最重要的目的,是要雙方獲益、皆大歡喜。如果只是一方歡喜,另一方不歡喜,這就失去了溝通的意義。溝通也不是要征服對方,讓對方屈服於自己的意見,而是彼此滿意,利益均沾,創造所謂雙贏的結果,進而相互合作、互相融合,這才是最佳的溝通。有時候,人跟人之間爭端的起因,只是欠缺良好的溝通,卻付出慘痛的代價。因此,溝通不僅是語言的表達,能夠正視彼此真正的需要與落差,誠心往來,解決問題,這也是慈悲、寬厚、仁義、善意、利他的表現。所以溝通四要:第一、要放下成見。第二、要專注聆聽。第三、要雙向交流。第四、要皆大歡喜。──摘自《星雲法語》第六冊 p.417一來一往交流溝通 人與人有了交流、有了溝通,才能相互了解,促進感情,彼此才能和諧相處。一聲棒喝參破疑情棒喝,是禪宗的專有名詞。過去一些擅於教學的禪者,不一定要用柔軟語言、開示說明,只要霹靂一聲棒喝交施,不但能讓學人當下心開意解,甚至還能讓他開悟。看似體罰,其實是一種大慈悲,一般不夠資格的學生,是不容易得到老師的棒喝。現在社會上提倡愛的教育,老師苦口婆心、循循善誘,學生卻不一定能領受。沒有嚴厲和慈悲的父母,很難教育出優秀的子女,沒有棒喝的手段,弟子也難成大器。棒喝體罰不是不好,而是要看他是不是材料。一歲九遷有做有為這句話比喻工作一帆風順,一年之內獲得九次的升遷。星雲大師常勉勵青年,一個人要想有所作為,必須堅持理念,年輕時就要將基礎打好。如何獲得成功的人生?對生活,要樂觀進取;對工作,要勝任愉快;對事業,要精進持恆;對未來,要充滿自信。 前一篇文章 愛語 下一篇文章 有我一份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3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4【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2025.05.0405【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6【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2025.05.0307人間佛教學術工作坊 探索實踐路徑2025.05.0308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9尤英夫 40年公益軌跡不停歇2025.05.0310國家祈禱日 美國洛城跨宗教共祈和平2025.05.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資深的活化石─鱟佛教對「素食問題」的看法 2 吃素長養慈悲心佛教對「喪葬習俗 」的看法 10 佛教如何看待生命課題鹽湖世界賽 中華女團射金走近大師 看到佛教未來的希望 下走近大師 看到佛教未來的希望 上 作者其他文章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3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2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1星雲大師全集【經義】佛法滿人間—我在眾中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①】《《三世因果經》的 管理學④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①】《三世因果經》的 管理學③